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在高中生物中利用生态地标渗透生态教育的研究--以森林类生态地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7-10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标第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研究方法第9-10页
2 利用生态地标渗透生态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概念解析第10-21页
    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3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2.3.1 生态的含义第13-14页
        2.3.2 生态教育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2.3.3 生态地标的含义第15-16页
    2.4 中学生生态教育的理论支撑第16-19页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6-17页
        2.4.2 多元智力理论第17-18页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5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第19-21页
        2.5.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态教育的要求第19-20页
        2.5.2 高中生物教学与教师成长的需要第20-21页
        2.5.3 学生发展的需要第21页
3 生态地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接受度的调查研究第21-26页
    3.1 调查目标第21-22页
    3.2 调查对象第22页
        3.2.1 学生第22页
        3.2.2 教师第22页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2页
    3.4 调查结果的分析第22-26页
        3.4.1 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22-24页
        3.4.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24-26页
    3.5 结论第26页
4 生态地标第26-32页
    4.1 与高中生物教学有关的森林类生态地标精选第26-28页
        4.1.1 娄山关第26-27页
        4.1.2 梵净山第27页
        4.1.3 茂兰喀斯特森林第27-28页
    4.2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各模块生态地标的渗透点第28-32页
5 利用生态地标渗透生态教育的实践及调查研究第32-36页
    5.1 调查目的第32页
    5.2 问卷调查研究开展的条件及过程第32-33页
    5.3 调查对象的选择第33页
    5.4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33页
    5.5 前后测试的结果对比分析及结论第33-36页
        5.5.1 生态意识数据分析及结论第33-34页
        5.5.2 生态知识数据分析及结论第34-35页
        5.5.3 生态行为数据分析及结论第35-36页
6 高中生物教材中利用生态地标渗透生态教育的策略第36-41页
    6.1 渗透的策略第36-37页
        6.1.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第36-37页
        6.1.2 在课后作业中渗透第37页
        6.1.3 在校园生活中渗透第37页
    6.2 教学设计案例第37-41页
7 总结第41-43页
    7.1 对教师的建议第41页
    7.2 研究的不足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 A第45-46页
附录 B第46-47页
附录 C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地标的渗透教学--以生态文化景观地标为例
下一篇:贵州侗族民俗中的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