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引言 | 第6-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页 |
1.4.2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2-13页 |
1.4.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1.5 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地标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16页 |
1.5.1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 第14页 |
1.5.2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态教育的要求 | 第14-15页 |
1.5.3 生物学自身的特点 | 第15页 |
1.5.4 当地的生态资源可以与生物教材相配合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1 文献法 | 第16-18页 |
2.2 问卷法 | 第18-19页 |
2.2.1 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地标渗透教学现状调查 | 第18页 |
2.2.2 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地标渗透教学结果调查 | 第18页 |
2.2.3 问卷编制 | 第18-19页 |
2.3 教学实践法 | 第19页 |
2.4 数据分析法 | 第19-20页 |
3.研究结果 | 第20-29页 |
3.1 生态地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调查 | 第20-26页 |
3.1.1 高中生物教师对生态地标的教学使用及其态度 | 第20-24页 |
3.1.2 高中学生对生态地标渗透教学的认知及其态度 | 第24-26页 |
3.2 生态地标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渗透教学效果 | 第26-29页 |
3.2.1 生物成绩 | 第26-27页 |
3.2.2 生态意识及行为 | 第27-28页 |
3.2.3 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4讨论 | 第29-31页 |
4.1 生态地标渗透教学的优劣势 | 第29页 |
4.2 教师需要加强生态地标的渗透教学 | 第29-30页 |
4.3 学校应积极创立条件进行生态地标渗透教学 | 第30页 |
4.4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