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1.2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贡献 | 第14-16页 |
1.3.1 针对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打击及防控“两抢一盗”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2.1 “两抢一盗”犯罪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两抢一盗”犯罪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抢劫罪的概念 | 第18页 |
2.1.3 抢夺罪的概念 | 第18页 |
2.1.4 盗窃罪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打击及防控“两抢一盗”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犯罪学破窗效应理论 | 第19页 |
2.2.3 情景预防理论 | 第19-20页 |
2.2.4 无增长改善论 | 第20页 |
2.2.5 情报主导警务理论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近年来某市“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1 某市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2 近年来某市“两抢一盗”案件发破案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3.2.1 发案占比高 | 第21-22页 |
3.2.2 破案率偏低 | 第22-23页 |
3.2.3 挽回损失比率低 | 第23-24页 |
3.2.4 城区是“重灾区” | 第24-25页 |
3.3 某市“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要特点 | 第25-29页 |
3.3.1 跨区域作案、大范围转移成为趋势 | 第25-26页 |
3.3.2 文化、年龄“双低”现象突出 | 第26-27页 |
3.3.3 作案手段日益丰富 | 第27页 |
3.3.4 规避风险方式多 | 第27-28页 |
3.3.5 惯犯累犯危害大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某市“两抢一盗”犯罪打击与防控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0-40页 |
4.1 当前某市治理“两抢一盗”的主要做法 | 第30-31页 |
4.1.1 坚持打击开路 | 第30页 |
4.1.2 坚持重点整治 | 第30-31页 |
4.1.3 推进防控建设 | 第31页 |
4.2 某市治理“两抢一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4.2.1 人案矛盾相对突出 | 第31-32页 |
4.2.2 警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4.2.3 治安防控基础薄弱 | 第33-34页 |
4.2.4 社区治安管理有所滞后 | 第34页 |
4.2.5 侵财犯罪成本相对较低 | 第34-35页 |
4.3 某市“两抢一盗”犯罪打击及防控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4.3.1 警力配置不适应治安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 第35-36页 |
4.3.2 警务机制不适应打击及防控“两抢一盗”犯罪的新要求 | 第36-37页 |
4.3.3 治安防控基础建设不适应安全防范的新要求 | 第37-38页 |
4.3.4 社区安全管理不适应社会治安治理的新要求 | 第38页 |
4.3.5 群众安全意识和政法执法理念不适应提高犯罪成本的新要求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完善某市“两抢一盗”犯罪打击及防控的对策建议 | 第40-54页 |
5.1 完善“两抢一盗”犯罪打击及防控对策依据 | 第40-43页 |
5.1.1 解决“人案矛盾相对突出”问题的对策依据 | 第40页 |
5.1.2 解决“警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问题的对策依据 | 第40-41页 |
5.1.3 解决“治安防控基础薄弱”问题的对策依据 | 第41页 |
5.1.4 解决“社区治安管理有所滞后”问题的对策依据 | 第41-42页 |
5.1.5 解决“侵财犯罪成本较低”问题的对策依据 | 第42-43页 |
5.2 强化警力资源管理 | 第43-44页 |
5.2.1 增加必要警力 | 第43页 |
5.2.2 建强刑事技术队伍 | 第43-44页 |
5.2.3 做实思想政治工作 | 第44页 |
5.2.4 释放民警精神压力 | 第44页 |
5.3 优化警务运行机制 | 第44-46页 |
5.3.1 用情报主导警务 | 第45-46页 |
5.3.2 用合成破解瓶颈 | 第46页 |
5.3.3 调整绩效考核杠杆 | 第46页 |
5.4 深化治安防控建设 | 第46-49页 |
5.4.1 党委政府统筹负责 | 第47页 |
5.4.2 严密治安巡逻防控 | 第47-48页 |
5.4.3 引导社会力量服务公共安全 | 第48-49页 |
5.4.4 规范重点行业管理 | 第49页 |
5.5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 | 第49-51页 |
5.5.1 做实社区安全管理 | 第49-50页 |
5.5.2 做好高危群体管理 | 第50页 |
5.5.3 推行居民小区治安星级评比 | 第50页 |
5.5.4 提升人民群众自防能力 | 第50-51页 |
5.6 提高打击犯罪效能 | 第51-53页 |
5.6.1 坚持严打方针 | 第51-52页 |
5.6.2 用好法律政策 | 第52页 |
5.6.3 坚持用专业对付职业 | 第52-5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