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J经开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改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19页
        1.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内涵第16-17页
        1.2.2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第17页
        1.2.3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第17-18页
        1.2.4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2章 经开区经济责任审计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第21-28页
    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经济责任审计源起第21-22页
        2.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第21页
        2.1.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经济责任审计第21-22页
    2.2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流程第22-25页
        2.2.1 审计准备阶段第22-23页
        2.2.2 审计实施阶段第23-24页
        2.2.3 审计报告阶段第24页
        2.2.4 后续审计阶段第24-25页
    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第25-28页
        2.3.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第25页
        2.3.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方法第25-28页
第3章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第28-40页
    3.1 案例背景第28-30页
        3.1.1 J经开区基本情况介绍第28-29页
        3.1.2 J经开区组织结构介绍第29-30页
        3.1.3 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介绍第30页
    3.2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的审计过程第30-40页
        3.2.1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阶段第31-33页
        3.2.2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阶段第33-36页
        3.2.3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阶段第36-39页
        3.2.4 J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后续审计第39-40页
第4章 J经开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第40-48页
    4.1 审计前期支持性工作的问题第40-42页
        4.1.1 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制度存在缺陷第40页
        4.1.2 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矛盾突出第40-42页
    4.2 审计实施阶段的问题第42-43页
        4.2.1 审计取证困难第42-43页
        4.2.2 审计方式简单化第43页
    4.3 审计报告阶段的问题第43-45页
        4.3.1 报告中对责任界定表述不清晰第43-44页
        4.3.2 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第44-45页
    4.4 审计结果运用阶段的问题第45-48页
        4.4.1 审计结果运用过程不透明第45-46页
        4.4.2 审计结果信息利用度低第46-48页
第5章 J经开区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建议第48-65页
    5.1 前期支持性工作第48-49页
        5.1.1 实施审计“关口前移”制度第48页
        5.1.2 建立高素质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第48-49页
        5.1.3 引入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员第49页
    5.2 审计实施过程的改进建议第49-52页
        5.2.1 构建博弈激励与协同机制第49-51页
        5.2.2 运用审计调查与检查结合的审计方式第51-52页
    5.3 审计报告阶段的改进建议第52-62页
        5.3.1 构建初始审计契约模式第52-53页
        5.3.2 建立全面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第53-62页
    5.4 完善审计结果的运用机制第62-65页
        5.4.1 完善面向公众的信息披露机制第62-63页
        5.4.2 完善政府内部信息利用机制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磊公司商誉减值审计职业判断案例研究
下一篇:X市审计局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