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磊公司商誉减值审计职业判断案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合并商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审计职业判断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商誉计量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1.1 商誉的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 | 第19-20页 |
2.1.2 商誉初始确认与商誉减值测试 | 第20-21页 |
2.1.3 商誉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 第21-23页 |
2.2 审计风险与审计职业判断相关理论 | 第23-29页 |
2.2.1 审计风险与审计职业判断 | 第23-27页 |
2.2.2 审计职业判断框架 | 第27-28页 |
2.2.3 审计职业判断的合理性 | 第28-29页 |
第3章 民磊公司商誉减值案例 | 第29-51页 |
3.1 公司并购事项简介 | 第29-36页 |
3.1.1 并购前后双方经营情况 | 第29-34页 |
3.1.2 并购交易价格与商誉初始计量 | 第34-35页 |
3.1.3 管理层对商誉的减值测试 | 第35-36页 |
3.2 审计项目组在商誉审计程序中的职业判断 | 第36-46页 |
3.2.1 业务承接阶段 | 第36-38页 |
3.2.2 风险评估程序 | 第38页 |
3.2.3 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38-43页 |
3.2.4 汇总审计证据 | 第43-45页 |
3.2.5 得出审计结论 | 第45-46页 |
3.3 商誉减值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51页 |
3.3.1 会计估计审计的主观性 | 第46-47页 |
3.3.2 低估重大错报风险 | 第47-48页 |
3.3.3 缺失应有的职业怀疑 | 第48-49页 |
3.3.4 审计证据证明力欠妥 | 第49页 |
3.3.5 审计结论弹性大 | 第49-51页 |
第4章 提高商誉减值测试职业判断质量的建议 | 第51-58页 |
4.1 细化审计准则规定 | 第51-52页 |
4.1.1 分析商誉的期初计量 | 第51页 |
4.1.2 使用区间估计再认定商誉 | 第51-52页 |
4.1.3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 第52页 |
4.2 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 | 第52-55页 |
4.2.1 打击“迎合式”资产评估 | 第52-53页 |
4.2.2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职业判断标准 | 第53-54页 |
4.2.3 会计师事务所构建预警数据库 | 第54-55页 |
4.2.4 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制度建设 | 第55页 |
4.3 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 第55-58页 |
4.3.1 重视风险评估程序 | 第55-56页 |
4.3.2 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 | 第56页 |
4.3.3 客观复核管理层商誉的认定过程 | 第56-57页 |
4.3.4 正确看待业绩承诺协议 | 第57页 |
4.3.5 拓宽信息收集与正确利用审计证据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表B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