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6-10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2-15页 |
一、“天下分崩”的政治现实背景 | 第12-14页 |
二、“礼崩乐坏”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生成的理论根基 | 第15-20页 |
一、孔子的周礼观 | 第15-17页 |
二、孔子的天人观 | 第17-18页 |
三、孔子的人性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33页 |
第一节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 第20-27页 |
一、《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 | 第20-24页 |
二、《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方略 | 第27-33页 |
一、仁政与刑罚结合 | 第27-28页 |
二、德治与礼治共施 | 第28-29页 |
三、节用与爱民相随 | 第29-31页 |
四、正人与正己并行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论语》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3-43页 |
第一节 “为政以德”的社会治理观 | 第34-37页 |
一、社会风尚及公德建设 | 第34-35页 |
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政者正也”的官德修养观 | 第37-40页 |
一、为政者的“内德”建设 | 第37-39页 |
二、为政者的正德表率作用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经世济民”的人本主义权力观 | 第40-43页 |
一、“以民为本”的政绩观 | 第40-41页 |
二、“安民以道”的治理观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