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铝代铜”的优势、难点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铝代铜”的优势 | 第14-15页 |
1.2.2 “铝代铜”的难点 | 第15页 |
1.2.3 “铝代铜”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5xxx系铝合金发展概况及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1 5xxx系铝合金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3.2 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材料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 内螺纹管材滚珠旋压成形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1 滚珠旋压技术发展概况 | 第21页 |
1.4.2 内螺纹滚珠旋压成形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 有限元在旋压成形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1.5.1 金属有限元法简介 | 第23页 |
1.5.2 有限元技术在旋压成形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5.3 有限元技术在旋压内螺纹成形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3 压缩试样制备 | 第26-27页 |
2.3.1 压缩试样制备 | 第26-27页 |
2.3.2 试验方案 | 第27页 |
2.4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2.4.1 不同温度下中低应变率压缩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4.2 常温高应变率动态试验压缩方法 | 第28-30页 |
第3章 5083铝合金变形行为及动态本构模型研究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合金流变应力曲线的修正 | 第30-33页 |
3.2.1 压缩过程摩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压缩试验数据的修正方法 | 第31-33页 |
3.3 5083铝合金变形力学行为研究 | 第33-37页 |
3.3.1 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 | 第33-34页 |
3.3.2 中应变率压缩试验研究 | 第34页 |
3.3.3 高应变率压缩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3.3.4 变形条件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5083铝合金动态本构模型 | 第37-41页 |
3.4.1 确定应变强化系数 | 第38页 |
3.4.2 确定应变率强化系数 | 第38-39页 |
3.4.3 确定温度软化系数 | 第39-40页 |
3.4.4 J-C动态本构模型预测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5083铝合金内螺纹管滚珠旋压成形有限元模拟 | 第42-6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内螺纹管滚珠旋压运动分析 | 第42-43页 |
4.3 内螺纹铝管滚珠旋压数值模拟关键问题 | 第43-45页 |
4.3.1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基本原理 | 第43页 |
4.3.2 弹塑性本构关系矩阵 | 第43-44页 |
4.3.3 弹塑性有限元格式及解法 | 第44-45页 |
4.4 内螺纹铝管滚珠旋压成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51页 |
4.4.1 MSC.Marc软件简介 | 第45-46页 |
4.4.2 有限元模型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4.4.3 螺纹芯头的建模 | 第47页 |
4.4.4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7-48页 |
4.4.5 有限元模型的假设与简化 | 第48-49页 |
4.4.6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网格自适应划分 | 第49-51页 |
4.4.7 接触和摩擦问题的处理 | 第51页 |
4.5 二维弹塑性模型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4.5.1 等效应变分布规律 | 第51-52页 |
4.5.2 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 | 第52-54页 |
4.5.3 折叠的形成过程 | 第54-55页 |
4.6 三维弹塑性模型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4.6.1 三维模型设置参数 | 第55页 |
4.6.2 Von Mises等效应力分部规律 | 第55-56页 |
4.6.3 滚珠与芯头受力分析 | 第56-57页 |
4.7 工艺参数对螺纹齿成齿情况的影响 | 第57-61页 |
4.7.1 滚珠直径对齿形高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7.2 滚珠总压下量对齿形高度的影响 | 第58页 |
4.7.3 电机转速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7.4 拉拔速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7.5 进给比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 B (材料模型部分代码及释义) | 第7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