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偏高岭土在水泥基材料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偏高岭土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2.3 偏高岭土的主要活性激发方式 | 第16-18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2.1 实验原材料 | 第19-23页 |
2.1.0 偏高岭土 | 第19-20页 |
2.1.1 水泥 | 第20页 |
2.1.2 矿渣 | 第20-21页 |
2.1.3 硅灰 | 第21-22页 |
2.1.4 砂 | 第22页 |
2.1.5 玻璃纤维 | 第22-23页 |
2.1.6 聚羧酸系减水剂 | 第23页 |
2.1.7 拌合水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2 蒸压养护机制 | 第24-25页 |
2.2.3 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4 激光粒度分析 | 第26页 |
2.2.5 XRD分析 | 第26-27页 |
2.2.6 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27-28页 |
2.2.7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 第28页 |
2.2.8 偏高岭土的煅烧机制 | 第28页 |
2.2.9 活性指数、相对强度测定 | 第28-29页 |
2.2.10 GRC板强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机械激发对低品位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 | 第30-51页 |
3.1 粉料的制备与颗粒分析 | 第30-36页 |
3.1.1 粉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3.1.2 粉料的颗粒分析 | 第31-34页 |
3.1.3 偏高岭土的化学及矿物组成 | 第34-36页 |
3.2 粉料细度对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研究 | 第36-40页 |
3.2.1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3.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3 粉料掺量对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1 试验方案 | 第41页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3.4 流动度对低品位偏高岭土胶砂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1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3.5 偏高岭土矿渣复合对水泥胶砂活性的影响 | 第46-50页 |
3.5.1 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3.5.2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热激发对低品位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 | 第51-68页 |
4.1 热激发对不同细度的偏高岭土胶砂活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4.1.1 实验方案 | 第51-52页 |
4.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2 热激发对不同掺量的偏高岭土胶砂活性的影响 | 第56-61页 |
4.2.1 实验方案 | 第56-58页 |
4.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3 热激发下偏高岭土复合对水泥胶砂活性的影响 | 第61-66页 |
4.3.1 实验方案 | 第61-63页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偏高岭土在纤维增强水泥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 第68-81页 |
5.1 偏高岭土对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强度的影响 | 第68-74页 |
5.1.1 试验方案及结果 | 第68-69页 |
5.1.2 偏高岭土在常温养护条件下对纤维增强水泥试件强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5.1.3 偏高岭土在蒸养条件下对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强度的影响 | 第71-74页 |
5.2 偏高岭土与矿渣、硅灰复合对纤维增强水泥板强度的影响 | 第74-79页 |
5.2.1 试验方案与结果 | 第74-75页 |
5.2.2 标准养护偏高岭土与矿渣、硅灰复合对纤维增强水泥板强度的影响 | 第75-77页 |
5.2.3 蒸压养护偏高岭土与矿渣、硅灰复合对纤维增强水泥板强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