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导电混凝土基础性能研究 | 第14-17页 |
1.2.2 导电混凝土在融雪除冰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3 导电混凝土在室内采暖中应用 | 第18页 |
1.2.4 导电混凝土数值模拟分析 | 第18-20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钢纤维石墨混凝土薄板的制备工艺 | 第24-42页 |
2.1 实验材料与测试设备 | 第24-28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24-25页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5-28页 |
2.2 试件准备步骤 | 第28-34页 |
2.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8-30页 |
2.2.2 试件制备步骤 | 第30-34页 |
2.3 不同施工工艺对导电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34-41页 |
2.3.1 电极间距对导电混凝土薄板电阻率的影响 | 第34-38页 |
2.3.2 上下式电极与左右式电极导电混凝土薄板电热性能比较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硅灰对导电混凝土薄板性能的影响 | 第42-60页 |
3.1 硅灰掺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3.2 硅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1 试验方案 | 第43-44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3.3 硅灰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 第47-53页 |
3.3.1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3.4 硅灰对电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3.4.1 试验方案 | 第53页 |
3.4.2 发热稳定性 | 第53-55页 |
3.4.3 升温性能 | 第55-57页 |
3.5 硅灰掺量与导电混凝土薄板电阻率及升温性能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57-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导电混凝土薄板室内采暖试验研究 | 第60-78页 |
4.1 实际试铺 | 第60-68页 |
4.1.1 导电混凝土薄板贴面研究 | 第60-62页 |
4.1.2 施工方案设计 | 第62-63页 |
4.1.3 导电混凝土薄板电路连接方案研究 | 第63-67页 |
4.1.4 电源的选择与温度测点布置 | 第67-68页 |
4.2 初步试验情况 | 第68-71页 |
4.2.1 测试线路工作情况 | 第68-69页 |
4.2.2 采暖系统工作情况 | 第69-71页 |
4.3 电热地面试验结果 | 第71-75页 |
4.3.1 室内循环升、降温试验结果 | 第71-74页 |
4.3.2 耗能估算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钢纤维石墨混凝土采暖地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78-94页 |
5.1 室内采暖的热力学理论 | 第78-82页 |
5.1.1 热传递方式 | 第78-80页 |
5.1.2 热物理系数参数 | 第80-82页 |
5.2 基于试验的有限元理论模型 | 第82-86页 |
5.2.1 有限元模拟的基本假设 | 第82页 |
5.2.2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82-83页 |
5.2.3 数学模型 | 第83-84页 |
5.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84-85页 |
5.2.5 数值求解 | 第85-8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5.3.1 不同导热系数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 第86-88页 |
5.3.2 试验与模拟的对比分析 | 第88-89页 |
5.4 模拟大房间的升温情况 | 第89-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