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一、生物课程的改革 | 第10页 |
二、教学资源和形式的多样性亟待丰富 | 第10-11页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有效践行课标要求 | 第12页 |
二、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 第12-13页 |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 第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一、3DBody软件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二、微课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四节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3DBody软件的介绍和研究的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第一节 3DBody软件的介绍 | 第21-24页 |
一、3DBody软件的基本介绍 | 第21页 |
二、3DBody软件的功能 | 第21-23页 |
三、3DBody教学软件与微课结合的优势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微课的定义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微课的特点 | 第25-26页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三、可视化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案 | 第29-3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第二节 研究预期 | 第29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30-3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31页 |
三、访谈法 | 第31页 |
四、实验研究法 | 第31页 |
五、统计分析法 | 第31页 |
第五节 研究工具 | 第31-33页 |
第六节 研究路线 | 第33-34页 |
第四章 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的设计与开发 | 第34-43页 |
第一节 确定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的主题 | 第34-36页 |
一、分析教材 | 第34页 |
二、分析学情 | 第34-36页 |
第二节 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的设计原则 | 第36-38页 |
一、聚焦性原则 | 第36-37页 |
二、完整性原则 | 第37页 |
三、高效性原则 | 第37页 |
四、实用性原则 | 第37-38页 |
第三节 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 第38-43页 |
一、制作流程 | 第38-39页 |
二、具体制作方法—录屏式微课 | 第39-43页 |
第五章 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 第43-75页 |
第一节 案例1 | 第43-51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43-49页 |
二、微课设计信息表 | 第49页 |
三、“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微课应用反思 | 第49-50页 |
四、微课部分截图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案例2 | 第51-58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51-56页 |
二、微课设计信息表 | 第56页 |
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微课应用反思 | 第56-57页 |
四、微课部分截图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案例3 | 第58-66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58-64页 |
二、微课设计信息表 | 第64页 |
三、“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微课应用反思 | 第64-65页 |
四、微课部分截图 | 第65-66页 |
第四节 案例4 | 第66-75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66-73页 |
二、微课设计信息表 | 第73页 |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微课应用反思 | 第73-74页 |
四、微课部分截图 | 第74-75页 |
第六章 3DBody软件与微课结合研究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5-90页 |
第一节 实验后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75-81页 |
一、问卷制作及发放 | 第75-76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76-81页 |
第二节 实验后学生当堂测试成绩统计分析 | 第81-87页 |
一、第一次实验后成绩分析 | 第81-83页 |
二、第二次实验后成绩分析 | 第83-85页 |
三、第三次实验后成绩分析 | 第85-87页 |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访谈总结与分析 | 第87-88页 |
一、学生访谈内容总结 | 第87-88页 |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88页 |
第四节 实验结果 | 第88-9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90-9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0-92页 |
一、3DBody软件结合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 第90页 |
二、3DBody软件结合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 第90-91页 |
三、3DBody软件结合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高效整合教学软件资源和新型教学形式,具有推广价值 | 第91页 |
四、3DBody软件的展示功能有限,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根据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第91页 |
五、初中七年级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对立体结构的想象能力缺失或尚未完全形成。 | 第91-92页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92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附录 | 第96-101页 |
附录A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当堂测试题 | 第96-97页 |
附录B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当堂测试题 | 第97-98页 |
附录C 第三节运输血液的泵—心脏当堂测试题 | 第98-99页 |
附录D “3DBody结合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的调查问卷 | 第99-100页 |
附录E 访谈记录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