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Summary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悬索桥发展概述 | 第8-11页 |
1.2 悬索桥静动力特性研究理论现状 | 第11-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悬索桥的计算理论 | 第18-24页 |
2.1 弹性理论 | 第18页 |
2.2 挠度理论 | 第18-19页 |
2.3 有限位移理论及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19-20页 |
2.4 悬索桥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理论 | 第20-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大跨公轨两用悬索桥主缆线形计算及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24-60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工程背景及技术指标 | 第24-28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4 主缆线形计算 | 第29-41页 |
3.5 加劲梁吊装方案的研究 | 第41-54页 |
3.6 主索鞍顶推分析 | 第54-58页 |
3.7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大跨公轨两用悬索桥成桥运营分析 | 第60-72页 |
4.1 移动荷载分析 | 第60-67页 |
4.2 温度效应分析 | 第67-68页 |
4.3 横向荷载效应分析 | 第68-71页 |
4.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大跨公轨两用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72-81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动力特性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 第72-75页 |
5.3 动力特性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5-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大跨公轨两用悬索桥移动荷载时程分析 | 第81-102页 |
6.1 概述 | 第81页 |
6.2 移动荷载的模拟 | 第81-83页 |
6.3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大跨公轨两用悬索桥的动力特性 | 第83-101页 |
6.4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7.1 研究的结论与成果 | 第102-103页 |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