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虞美人草》中“藤尾”的形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2章 《虞美人草》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 第15-20页 |
2.1 《虞美人草》的创作背景 | 第15-17页 |
2.2 《虞美人草》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美人化的“藤尾” | 第20-25页 |
3.1 紫色的“藤尾” | 第20-21页 |
3.2 日本的“虞姬” | 第21-22页 |
3.3 日本的“克利奥帕特拉” | 第22-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藤尾”的恋爱观 | 第25-33页 |
4.1 新女性的诞生 | 第25-27页 |
4.2 纯粹的爱恋 | 第27-29页 |
4.3 悲剧性的结局 | 第29-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藤尾”的死因探究 | 第33-38页 |
5.1 漱石的自我救赎 | 第33-34页 |
5.2 漱石的个人主义 | 第34-35页 |
5.3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 第35-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