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页 |
| 1.4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9页 |
| 1.5 研究区开发概况 | 第9-10页 |
| 1.6 研究区储层物性及流体特征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井震联合精细构造及储层解释 | 第12-22页 |
| 2.1 解释流程 | 第12页 |
| 2.2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层位标定 | 第12-13页 |
| 2.3 层位追踪及断层解释 | 第13-15页 |
| 2.4 三维速度模型的建立及时深转换 | 第15页 |
| 2.5 井震结合三维构造建模 | 第15-16页 |
| 2.6 构造成图 | 第16-17页 |
| 2.7 井震联合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 第17-22页 |
| 2.7.1 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 2.7.2 SP 随机协模拟反演 | 第17-22页 |
| 第三章 四条带及外扩区储层构造及开发潜力研究 | 第22-27页 |
| 3.1 井震资料落实油水边界线 | 第22页 |
| 3.2 储层发育状况 | 第22-23页 |
| 3.3 油层沉积特征再认识 | 第23-25页 |
| 3.4 油水过渡带偏油同层确定 | 第25-26页 |
| 3.5 落实纯油层开发潜力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建立过渡带四条带地区井网部署方式 | 第27-33页 |
| 4.1 优化井网布署 | 第27页 |
| 4.2 不同注采井距布井方式经济效益评价 | 第27-29页 |
| 4.3 优化加密调整布井方式 | 第29-31页 |
| 4.4 优化完井方案设计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四条带及外扩地区配套挖潜技术及应用效果效益 | 第33-39页 |
| 5.1 优化钻井运行方式 | 第33页 |
| 5.2 强化注水井细分调整 | 第33-34页 |
| 5.3 优化油水井压裂改造 | 第34-36页 |
| 5.4 初期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 第36-37页 |
| 5.5 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 | 第37-38页 |
| 5.6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