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CO_2腐蚀机理 | 第13-15页 |
1.2.2 管线钢在油田采出水中的主要腐蚀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1.2.3 腐蚀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2.4 管线钢腐蚀仿真 | 第20-2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24-32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2 实验准备 | 第25-27页 |
2.2.1 模拟油田采出水配置 | 第25页 |
2.2.2 试件加工 | 第25-27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4.1 准备工作 | 第28页 |
2.4.2 常规实验流程 | 第28-29页 |
2.4.3 模拟真实工况实验流程 | 第29页 |
2.4.4 电化学测试 | 第29-30页 |
2.4.5 腐蚀产物检测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温度对X100在不同环境中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32-50页 |
3.1 电化学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3.1.1 开路电位 | 第32-33页 |
3.1.2 极化曲线 | 第33-34页 |
3.1.3 电化学阻抗谱 | 第34-38页 |
3.2 腐蚀产物分析 | 第38-47页 |
3.2.1 宏观形貌 | 第38-40页 |
3.2.2 腐蚀产物元素组成 | 第40-44页 |
3.2.3 腐蚀产物相组成 | 第44-46页 |
3.2.4 微观形貌 | 第46-47页 |
3.3 小结 | 第47-50页 |
第四章 流速对X100在不同环境中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50-64页 |
4.1 电化学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4.1.1 开路电位 | 第50-51页 |
4.1.2 极化曲线 | 第51-53页 |
4.1.3 电化学阻抗谱 | 第53-55页 |
4.2 腐蚀产物分析 | 第55-62页 |
4.2.1 宏观形貌 | 第55-56页 |
4.2.2 腐蚀产物元素组成 | 第56-60页 |
4.2.3 腐蚀产物相组成 | 第60页 |
4.2.4 微观形貌 | 第60-62页 |
4.3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管线钢CO_2腐蚀仿真分析 | 第64-76页 |
5.1 管道中流场分布 | 第64-69页 |
5.1.1 几何模型 | 第64-65页 |
5.1.2 物理模型 | 第65-66页 |
5.1.3 仿真结果 | 第66-69页 |
5.2 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69-75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70页 |
5.2.2 物理模型 | 第70-72页 |
5.2.5 仿真结果 | 第72-75页 |
5.3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