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铁路运输发展 | 第14-16页 |
1.1.1 高速铁路发展 | 第14-15页 |
1.1.2 重载铁路发展 | 第15-16页 |
1.2 轮轨损伤行为 | 第16-27页 |
1.2.1 车轮损伤 | 第17-23页 |
1.2.2 钢轨损伤 | 第23-27页 |
1.3 轮轨损伤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1.3.1 现场试验研究 | 第28-29页 |
1.3.2 实验室模拟试验 | 第29页 |
1.3.3 数值仿真研究 | 第29-31页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试验简介 | 第34-44页 |
2.1 试验机简介 | 第34-35页 |
2.2 试验参数 | 第35-39页 |
2.2.1 垂向载荷计算 | 第35-37页 |
2.2.2 模拟轮轨转速计算 | 第37-38页 |
2.2.3 冲角 | 第38-39页 |
2.2.4 切向力 | 第39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39-41页 |
2.4 试验分析表征方法与设备 | 第41-42页 |
2.4.1 磨损量/率 | 第41页 |
2.4.2 硬度 | 第41页 |
2.4.3 表面粗糙度 | 第41页 |
2.4.4 表面损伤形貌 | 第41页 |
2.4.5 剖面损伤 | 第41-42页 |
2.4.6 微观组织结构 | 第42页 |
2.4.7 材料成分分析 | 第42页 |
2.5 试验过程 | 第42-44页 |
第3章 制动时速度对车轮材料摩擦热疲劳损伤影响 | 第44-57页 |
3.1 试验参数 | 第44页 |
3.2 表面擦伤行为 | 第44-48页 |
3.2.1 硬度与粗糙度 | 第44-46页 |
3.2.2 表面形貌及XRD分析 | 第46-48页 |
3.3 热疲劳损伤行为 | 第48-51页 |
3.4 车轮热疲劳损伤分析 | 第51-56页 |
3.4.1 闪温数值计算 | 第51-54页 |
3.4.2 热疲劳损伤机理 | 第54-56页 |
3.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运行速度对车轮材料摩擦疲劳损伤影响 | 第57-74页 |
4.1 试验参数 | 第57页 |
4.2 滚动磨损行为 | 第57-60页 |
4.2.1 磨损率与硬度 | 第57-59页 |
4.2.2 表面粗糙度 | 第59-60页 |
4.3 损伤行为 | 第60-70页 |
4.3.1 表面损伤 | 第60-61页 |
4.3.2 塑性变形与剪切应变 | 第61-63页 |
4.3.3 剖面损伤 | 第63-67页 |
4.3.4 磨屑分析 | 第67-70页 |
4.4 摩擦疲劳损伤机理 | 第70-73页 |
4.4.1 接触温度数值计算 | 第70-71页 |
4.4.2 疲劳损伤机理 | 第71-73页 |
4.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弯矩作用下车轮材料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 第74-87页 |
5.1 车轮试样结构及参数 | 第74-76页 |
5.2 裂纹扩展行为 | 第76-82页 |
5.3 预制裂纹应力应变仿真分析 | 第82-86页 |
5.3.1 有限元模型及载荷条件 | 第82-83页 |
5.3.2 应力应变分析 | 第83-86页 |
5.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曲线半径对车轮材料摩擦疲劳损伤影响 | 第87-97页 |
6.1 试验参数 | 第87页 |
6.2 滚动磨损行为 | 第87-91页 |
6.2.1 磨损量与表面粗糙度 | 第87-88页 |
6.2.2 硬度与塑性变形 | 第88-91页 |
6.3 损伤行为 | 第91-95页 |
6.3.1 表面损伤 | 第91-93页 |
6.3.2 剖面微观损伤 | 第93-95页 |
6.4 小结 | 第95-97页 |
第7章 切向力对车轮材料摩擦疲劳损伤影响 | 第97-111页 |
7.1 试验参数 | 第97页 |
7.2 滚动磨损行为 | 第97-100页 |
7.2.1 磨损量 | 第97-98页 |
7.2.2 硬度与塑性变形 | 第98-100页 |
7.3 损伤行为 | 第100-110页 |
7.3.1 表面损伤 | 第100-102页 |
7.3.2 剖面损伤 | 第102-108页 |
7.3.3 磨屑分析 | 第108-110页 |
7.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8章 车轮材料摩擦疲劳损伤机制转变研究 | 第111-124页 |
8.1 试验参数 | 第111-112页 |
8.2 车轮材料磨损图 | 第112-113页 |
8.3 车轮材料摩擦疲劳损伤机制图 | 第113-119页 |
8.4 疲劳裂纹分析 | 第119-123页 |
8.5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9章 滚动接触过程中车轮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分析 | 第124-136页 |
9.1 金相组织和硬度 | 第124-125页 |
9.2 微观组织演变SEM及EBSD分析 | 第125-128页 |
9.3 微观组织演变TEM分析 | 第128-132页 |
9.4 车轮材料组织演变机理 | 第132-135页 |
9.5 小结 | 第135-13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54-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