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社区治理与服务机制创新--以济南市L社区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2-15页 |
(二) 考察样本 | 第15-16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 社区治理 | 第16-17页 |
(二) 社区资源整合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二) 个案分析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资源整合的动力与阻力 | 第21-28页 |
一、社区资源整合的动力 | 第21-23页 |
(一) 居民需求:内部驱动力 | 第21-22页 |
(二) 政府支持:外部推动力 | 第22页 |
(三) 政社互动:内外力融合 | 第22-23页 |
二、社区资源整合的阻力 | 第23-28页 |
(一) 社区资源的碎片化 | 第23-25页 |
(二) 资源整合机制不足 | 第25-26页 |
(三) 多元主体参与不足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资源整合的行动逻辑 | 第28-47页 |
一、资源识别:厘定社区资源清单 | 第28-33页 |
(一) 认知社区服务需求 | 第29-32页 |
(二) 厘清社区资源禀赋 | 第32-33页 |
二、资源获取:建设资源链接机制 | 第33-39页 |
(一) 开发社区内生资源 | 第33-36页 |
(二) 善用社区外部资源 | 第36-39页 |
三、资源配置:构建资源配置体系 | 第39-42页 |
(一) 重塑协商制度体系 | 第40-41页 |
(二) 提升主体参与能力 | 第41-42页 |
四、资源利用:创设群团服务平台 | 第42-47页 |
(一) 专业性技术指导 | 第43-44页 |
(二) 长效化服务平台 | 第44-45页 |
(三) 项目化资源利用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资源整合的效度和限度 | 第47-57页 |
一、资源整合的实践贡献 | 第47-52页 |
(一) 激发了多元主体治理活力 | 第47-49页 |
(二) 增强了社区居民服务能力 | 第49-51页 |
(三) 促进了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 第51-52页 |
二、资源整合的限度 | 第52-57页 |
(一) 部门利益及体制性障碍难突破 | 第52-54页 |
(二) 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 第54-55页 |
(三) 互联网+社区治理建设尚待加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一、总结 | 第57-58页 |
二、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