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与路径优化--以武汉市L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3-18页 |
1. 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 | 第13-16页 |
2. 对民营企业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1. 核心概念 | 第18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二、民营企业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可行性分析 | 第21-25页 |
(一) 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 第21-22页 |
(二) PPP模式对接养老产业 | 第22-23页 |
(三) 互联网浪潮推动智慧养老 | 第23页 |
(四) 民营企业丰富的相关实践 | 第23-25页 |
三、L公司介入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模式探析 | 第25-37页 |
(一) L公司基本概况 | 第25页 |
(二) L公司资金供给机制 | 第25-27页 |
1. 资金来源 | 第25-26页 |
2. 资金支出 | 第26-27页 |
(三) L公司人力配套机制 | 第27-29页 |
1. 人力构成 | 第27-28页 |
2. 人才效用 | 第28-29页 |
(四) L公司服务输出机制 | 第29-37页 |
1. 社区集中养老服务 | 第30-32页 |
2. 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 第32-34页 |
3. 社区康复门诊服务 | 第34-37页 |
四、民营企业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分析 | 第37-44页 |
(一) 资金供给问题 | 第37-39页 |
1. 企业融资困难 | 第37页 |
2. 盈利模式不清 | 第37-39页 |
(二) 人才盘活问题 | 第39-41页 |
1. 人员专业化不足 | 第39-40页 |
2. 人员稳定性差 | 第40-41页 |
(三) 服务供给问题 | 第41-44页 |
1. 服务针对性不足 | 第41-42页 |
2. 服务项目缺乏反馈评估 | 第42-44页 |
五、民营企业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优化 | 第44-51页 |
(一) 凸显产业规划与自生能力 | 第44-45页 |
(二)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 第45-46页 |
(三)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第46-48页 |
1. 培养志愿者和专业服务人才 | 第46页 |
2. 建立高校实践基地与培训学院 | 第46-47页 |
3. 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 第47-48页 |
(四) 构建智慧养老与医养结合 | 第48-51页 |
1. 紧急医疗服务 | 第49页 |
2. 健康管理服务 | 第49页 |
3. 家政管理服务 | 第49页 |
4. 养老志愿服务 | 第49-51页 |
六、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