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3、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1章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产生背景 | 第12-21页 |
1.1 吉林满族萨满祭仪音乐产生背景 | 第12-16页 |
1.1.1 地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信仰背景 | 第13-15页 |
1.1.3 祭祀活动种类 | 第15-16页 |
1.2 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产生背景 | 第16-21页 |
1.2.1 地缘背景 | 第16-17页 |
1.2.2 信仰背景 | 第17-18页 |
1.2.3 祭仪活动种类 | 第18-21页 |
第2章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表现及演唱形式比较 | 第21-30页 |
2.1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表现形式比较 | 第21-25页 |
2.1.1 祭仪音乐表演形式比较 | 第21-22页 |
2.1.2 祭仪音乐内容比较 | 第22-25页 |
2.2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歌曲演唱形式比较 | 第25-30页 |
2.2.1 多声部的演唱形式 | 第25-26页 |
2.2.2 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 | 第26-27页 |
2.2.3 对唱的演唱形式 | 第27-28页 |
2.2.4 独唱的演唱形式 | 第28-30页 |
第3章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本体及乐器比较 | 第30-47页 |
3.1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本体比较 | 第30-40页 |
3.1.1 结构比较 | 第30-32页 |
3.1.2 节奏特征比较 | 第32-34页 |
3.1.3 音列比较 | 第34-37页 |
3.1.4 调式比较 | 第37-40页 |
3.2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乐器比较 | 第40-47页 |
3.2.1 手持打击乐器比较 | 第40-43页 |
3.2.2 腰系打击乐器比较 | 第43-44页 |
3.2.3 弦乐器 | 第44-47页 |
第4章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功能比较 | 第47-56页 |
4.1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宗教功能比较 | 第47-50页 |
4.1.1 祭仪音乐的讯息传达功能 | 第47-49页 |
4.1.2 祭仪音乐的仪式构建功能 | 第49-50页 |
4.2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审美功能比较 | 第50-53页 |
4.2.1 祭仪音乐形式之美 | 第50-51页 |
4.2.2 祭仪器物之美 | 第51-53页 |
4.3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象征功能比较 | 第53-56页 |
4.3.1 祭仪音乐的声音象征功能 | 第53-54页 |
4.3.2 祭仪器物的象征功能 | 第54-56页 |
第5章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的传承危机及保护措施 | 第56-62页 |
5.1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传承危机 | 第56-59页 |
5.1.1 新文化带来的冲击 | 第56-57页 |
5.1.2 传统部族结构改变 | 第57-58页 |
5.1.3 传统传承方式限制多 | 第58页 |
5.1.4 原始语言的流失 | 第58-59页 |
5.2 吉林满族萨满与台湾布农族祭仪音乐保护措施 | 第59-62页 |
5.2.1 祭仪音乐的保存 | 第59-60页 |
5.2.2 祭仪音乐的新探索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