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城市更新实践 | 第14-24页 |
2.1 城市更新理论 | 第14-15页 |
2.2 国内城市“三旧”改造理论 | 第15-16页 |
2.3 “三旧”改造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3.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6-17页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8页 |
2.3.3 各主体实施“三旧”改造的动因 | 第18-20页 |
2.4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 | 第20-22页 |
2.4.1 由政府成立的公营企业主导旧城区更新改造 | 第20-21页 |
2.4.2 以私人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进行旧城区改造 | 第21页 |
2.4.3 强调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运动 | 第21-22页 |
2.5 我国城市更新政策和“三旧”改造实践 | 第22-24页 |
2.5.1 政府主导、市政先行成功案例——北京烟袋斜街项目 | 第22-23页 |
2.5.2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实施改造——深圳大冲村项目 | 第23页 |
2.5.3 原权利人自行组织进行的改造——韶关木材厂改造项目 | 第23-24页 |
第3章 “三旧”改造主客体分析 | 第24-30页 |
3.1 主体分析 | 第24-25页 |
3.1.1 政府 | 第24页 |
3.1.2 中间人 | 第24-25页 |
3.1.3 原权利人 | 第25页 |
3.2 客体分析 | 第25-28页 |
3.2.1 历史文化保护区 | 第25-26页 |
3.2.2 老旧居民区 | 第26页 |
3.2.3 老旧商业区 | 第26-27页 |
3.2.4 旧厂房 | 第27页 |
3.2.5 城中村 | 第27-28页 |
3.3 “三旧”改造的方法 | 第28-30页 |
3.3.1 保护式改造 | 第28页 |
3.3.2 置换式改造 | 第28-29页 |
3.3.3 改建式改造 | 第29-30页 |
第4章 广州“三旧”改造模式分析 | 第30-37页 |
4.1 政府主导的历史文化保护模式 | 第30-32页 |
4.1.1 典型案例——广州荔枝湾涌改造项目 | 第30-31页 |
4.1.2 SWOT分析 | 第31-32页 |
4.2 开发商主导的成片重建模式 | 第32-35页 |
4.2.1 典型案例——广州琶洲村改造项目 | 第32-33页 |
4.2.2 SWOT分析 | 第33-35页 |
4.3 原权力人自行主导的改建模式 | 第35-37页 |
4.3.1 典型案例——广州联合交易园区项目 | 第35-36页 |
4.3.2 SWOT分析 | 第36-37页 |
第5章 J公司在广州“三旧”改造模式选择的启示 | 第37-41页 |
5.1 积极协调政府在“三旧”改造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5.2 充分发挥J公司的优势 | 第38页 |
5.3 因地制宜的选择改造模式 | 第38-39页 |
5.4 扩大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 | 第39-40页 |
5.5 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40-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