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人居环境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 第15页 |
1.1.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 | 第15-17页 |
1.1.3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2 本文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8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1.3.1 农村人居环境概念 | 第19页 |
1.3.2 研究单元与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1.3.3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20-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24-30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1.1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2.1.2 农村人居环境空间差异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2.1.3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2.1 “风水学”理论 | 第27页 |
2.2.2 人类聚居学 | 第27-28页 |
2.2.3 人居环境科学 | 第28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认知 | 第30-48页 |
3.1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地域背景 | 第30-32页 |
3.1.1 区位优越,地形多样 | 第30-31页 |
3.1.2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 第31页 |
3.1.3 农业大省,农村环境改善明显 | 第31-32页 |
3.2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历史发展演进 | 第32-36页 |
3.2.1 早期形成与发展 | 第32-34页 |
3.2.2 建国后快速发展 | 第34-35页 |
3.2.3 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3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特征 | 第36-47页 |
3.3.1 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 第36-40页 |
3.3.2 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地域差异较大 | 第40-44页 |
3.3.3 社会文化环境概况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及其特征 | 第48-76页 |
4.1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 第48-60页 |
4.1.1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内涵 | 第48页 |
4.1.2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要素提取 | 第48-50页 |
4.1.3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 第50-53页 |
4.1.4 评价方法与过程 | 第53-55页 |
4.1.5 评价结果 | 第55-60页 |
4.2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特征 | 第60-64页 |
4.2.1 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低空间差异特征 | 第60-63页 |
4.2.2 总体质量空间差异特征成因分析 | 第63-64页 |
4.3 农村人居环境各要素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特征 | 第64-73页 |
4.3.1 各要素空间差异特征明显 | 第64-72页 |
4.3.2 各要素质量空间差异特征成因分析 | 第72-73页 |
4.4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5页 |
4.4.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73页 |
4.4.2 资源禀赋差异 | 第73-74页 |
4.4.3 经济发展状况 | 第74页 |
4.4.4 政策实施环境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地域类型及其规划策略 | 第76-91页 |
5.1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地域类型划分 | 第76-78页 |
5.1.1 地域类型划分目的 | 第76-77页 |
5.1.2 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与结果 | 第77-78页 |
5.2 不同地域类型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 第78-88页 |
5.2.1 山区生态优良型 | 第78-81页 |
5.2.2 沿江经济良好型 | 第81-83页 |
5.2.3 皖北南部设施提升型 | 第83-85页 |
5.2.4 皖北综合发展型 | 第85-88页 |
5.3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 第88-90页 |
5.3.1 因地制宜,分区指导 | 第88-89页 |
5.3.2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 | 第89页 |
5.3.3 传承特色文化,实现乡村复兴 | 第89-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9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