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5页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5-17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的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7-25页
    2.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第17-18页
        2.1.1 质量管理活动第17页
        2.1.2 项目质量管理第17页
        2.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第17-18页
    2.2 工程项目组织基本原理第18-20页
        2.2.1 组织的概念第18-19页
        2.2.2 工程项目组织第19页
        2.2.3 工程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第19-20页
    2.3 组织结构的设计内容和过程第20-23页
        2.3.1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内容第20-21页
        2.3.2 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第21-22页
        2.3.3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第22-23页
    2.4 项目质量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第23-25页
第三章 肖家山隧道工程项目概况第25-41页
    3.1 水电七局一分局简介第25-27页
        3.1.1 分局介绍第25页
        3.1.2 分局组织结构现状第25-27页
    3.2 项目概述第27-29页
        3.2.1 肖家山隧道工程简介第27-28页
        3.2.2 主要技术标准第28-29页
        3.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第29页
    3.3 肖家山隧道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第29-34页
        3.3.1 项目施工总体目标第29页
        3.3.2 项目组织结构及任务划分第29-31页
        3.3.3 项目施工方案第31-34页
    3.4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分析第34-38页
        3.4.1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方针与目标第34-35页
        3.4.2 肖家山隧道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及质量管理工作重点第35-37页
        3.4.3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第37-38页
    3.5 肖家山隧道项目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38-41页
        3.5.1 肖家山隧道项目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3.5.2 建议构建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第39-41页
第四章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与应用第41-67页
    4.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第41-47页
        4.1.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的概念第41页
        4.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4.1.3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过程第42-43页
        4.1.4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特点第43-47页
    4.2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实际设计第47-51页
        4.2.1 项目质量管理领导组织体系设计第47-48页
        4.2.2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第48-50页
        4.2.3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结果分析第50-51页
    4.3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第51-61页
        4.3.1 建立以过程质量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第51页
        4.3.2 落实肖家山隧道项目生命周期第51-53页
        4.3.3 与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相适应的工作分解第53-56页
        4.3.4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职能优化第56-58页
        4.3.5 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分配矩阵改进第58-61页
    4.4 构建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协调机制第61-65页
        4.4.1 明确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层级划分第61-63页
        4.4.2 基于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环境的协调机制第63-64页
        4.4.3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的文化建设第64-65页
    4.5 肖家山隧道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运行成效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存在不足与新的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下一篇:雅砻江流域开发卡杨公路项目进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