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本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研究源起、思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 1.本质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局限 | 第10-14页 |
| 2.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一、哲学领域中的本质和本质主义 | 第18-25页 |
| (一)从本质到本质主义 | 第18-21页 |
| 1.本质的理论内涵 | 第18-19页 |
| 2.本质主义的理论内涵 | 第19-20页 |
| 3.本质与本质主义的差异 | 第20-21页 |
| (二)本质主义的特征 | 第21-25页 |
| 1.思维方式:二元对立 | 第21-22页 |
| 2.价值取向:求真 | 第22-23页 |
| 3.身份特征:精英与立法者 | 第23-25页 |
| 二、当代本质主义文学观的确立 | 第25-31页 |
| (一)文学领域中的本质主义 | 第25-27页 |
| 1.哲学基础 | 第25-26页 |
| 2.思维倾向:本质追问、一元论、绝对论 | 第26-27页 |
| (二)当代本质主义文学思想之生成背景 | 第27-31页 |
| 1.社会语境 | 第28-29页 |
| 2.价值立场 | 第29-31页 |
| 三、学案分析:本质主义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形态 | 第31-37页 |
| (一)文学意识形态论 | 第31-33页 |
| 1.文学意识形态论的生成 | 第31-32页 |
| 2.文学意识形态论的局限 | 第32-33页 |
| (二)审美意识形态论 | 第33-37页 |
| 1.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生成 | 第34-35页 |
| 2.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局限 | 第35-37页 |
| 四、当代本质主义文学思想的历史性评价 | 第37-46页 |
| (一)当代本质主义文学思想的历史合理性 | 第37-41页 |
| 1.确立文学经典的规则和标准 | 第37-39页 |
| 2.追求“纯文学”,保护文学的确定性特质 | 第39-40页 |
| 3.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 第40-41页 |
| (二)当代本质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限度 | 第41-45页 |
| 1.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与文艺学学科发展 | 第42-44页 |
| 2.再谈文学经典问题 | 第44-45页 |
| (三)小结 | 第45-46页 |
| 余论 合理建构文学本质观 | 第46-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