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迷思概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迷思概念的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概念 | 第15页 |
2.1.2 科学概念 | 第15页 |
2.1.3 迷思概念 | 第15-16页 |
2.1.4 概念转变 | 第16页 |
2.1.5 教学策略 | 第16页 |
2.2 迷思概念理论介绍 | 第16-18页 |
2.2.1 迷思概念的特点 | 第16页 |
2.2.2 迷思概念的成因 | 第16-17页 |
2.2.3 迷思概念的分类 | 第17-18页 |
2.3 迷思概念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3.1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页 |
2.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调查分析 | 第21-37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3.2 调查内容 | 第21页 |
3.3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3.4 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3.4.1 访谈法 | 第21-22页 |
3.4.2 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3.5 调查过程 | 第22-25页 |
3.5.1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概念的命题陈述 | 第22-24页 |
3.5.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概念的概念图 | 第24页 |
3.5.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半开放式问卷 | 第24页 |
3.5.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二段式诊断问卷 | 第24-25页 |
3.6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5-35页 |
3.6.1 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3.6.2 二段式诊断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6-35页 |
3.7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3.7.1 个人认知因素 | 第35页 |
3.7.2 社会文化因素 | 第35-36页 |
3.7.3 教师与教材因素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迷思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研究 | 第37-49页 |
4.1 迷思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 第37-40页 |
4.1.1 创设认知冲突教学策略 | 第37页 |
4.1.2 比较教学策略 | 第37-38页 |
4.1.3 概念图教学策略 | 第38-39页 |
4.1.4 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策略 | 第39页 |
4.1.5 “沟通—了解—解释”教学策略 | 第39-40页 |
4.1.6 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 | 第40页 |
4.2 迷思概念转变的教学实践研究 | 第40-49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4.2.2 研究内容 | 第40页 |
4.2.3 研究对象 | 第40-41页 |
4.2.4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41页 |
4.2.5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概念转变教学设计 | 第41-46页 |
4.2.6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概念转变效果检测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A《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半开放式问卷 | 第55-59页 |
附录B《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迷思概念二段式诊断问卷 | 第59-65页 |
附录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迷思概念前测试题 | 第65-68页 |
附录D《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迷思概念后测试题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