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循环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有限元法在有砟轨道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离散元法在有砟轨道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法在有砟轨道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理论 | 第21-36页 |
2.1 离散元法理论 | 第22-21页 |
2.2 有限元法理论 | 第21-29页 |
2.3 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方法理论 | 第29-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轨枕与道床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 | 第36-46页 |
3.1 轨枕与散体道床三维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3.1.1 轨枕的选型 | 第36-37页 |
3.1.2 有砟道床断面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3.2 离散元仿真参数选取 | 第39-43页 |
3.2.1 时间步设置 | 第39-40页 |
3.2.2 接触模型的选取 | 第40-41页 |
3.2.3 接触参数设置 | 第41页 |
3.2.4 道砟颗粒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3.3 轨枕与散体道床的离散元模型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轨枕与道床沉降特性的离散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60页 |
4.1 有砟道床物理力学特性 | 第46-47页 |
4.2 离散元仿真荷载计算 | 第47-51页 |
4.3 行车速度对道床沉降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列车轴重对道床沉降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5 细观角度分析道床沉降力学特性 | 第54-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轨枕与道床相互作用的离散元-有限元耦合分析 | 第60-83页 |
5.1 轨枕与道砟颗粒接触理论 | 第60-67页 |
5.1.1 接触动力学方法 | 第60-61页 |
5.1.2 基于应力-应变响应的接触分析 | 第61-63页 |
5.1.3 微观颗粒及力传递的数学表达法 | 第63-65页 |
5.1.4 接触体剪切应力分析 | 第65-67页 |
5.2 离散元-有限元耦合建模过程 | 第67-69页 |
5.2.1 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5.2.2 EDEM求解计算 | 第68页 |
5.2.3 有限元计算 | 第68-69页 |
5.3 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结果分析 | 第69-81页 |
5.3.1 轨枕底部与道砟颗粒间接触力分析 | 第69-72页 |
5.3.2 轨枕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 第72-76页 |
5.3.3 接触强度与道床沉降增量的关系 | 第76-79页 |
5.3.4 接触强度与道床密实度的关系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