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行星轮系自动变速器结构确定及参数计算 | 第13-26页 |
2.1 行星轮系自动变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2.1.1 行星轮系传动的介绍 | 第13-14页 |
2.1.2 P-AMT结构的确定 | 第14-15页 |
2.1.3 P-AMT 工作原理介绍 | 第15-16页 |
2.2 行星轮系动力性能分析 | 第16-19页 |
2.2.1 行星轮系转速关系分析 | 第16-18页 |
2.2.2 行星轮系转矩关系分析 | 第18-19页 |
2.3 P-AMT结构参数确定及校核 | 第19-24页 |
2.3.1 行星轮系参数确定 | 第19-23页 |
2.3.2 平行轴齿轮参数确定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行星轮系自动变速器换挡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策略制定 | 第26-35页 |
3.1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及其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3.1.1 换挡品质的定义 | 第26页 |
3.1.2 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3.2 变速器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27-32页 |
3.2.1 P-AMT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27-29页 |
3.2.2 不分离离合器AMT、传统AMT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29-31页 |
3.2.3 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比较 | 第31-32页 |
3.3 行星轮系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制定 | 第32-33页 |
3.3.1 换挡控制过程分析 | 第32页 |
3.3.2 换挡过程控制策略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行星轮系自动变速器仿真模型建立 | 第35-52页 |
4.1 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4.1.1 CRUISE软件 | 第35-36页 |
4.1.2 MATLAB/Simulink | 第36页 |
4.2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模块参数设置 | 第36-44页 |
4.2.1 整车模块 | 第38页 |
4.2.2 发动机模块 | 第38-39页 |
4.2.3 离合器模块 | 第39-40页 |
4.2.4 单级齿轮模块 | 第40-41页 |
4.2.5 差速器模块 | 第41页 |
4.2.6 车轮模块 | 第41-42页 |
4.2.7 制动器模块 | 第42-43页 |
4.2.8 驾驶室模块 | 第43页 |
4.2.9 与Matlab联合接口控制模块 | 第43-44页 |
4.3 换挡控制策略模型 | 第44-51页 |
4.3.1 控制策略模型输入部分 | 第46-49页 |
4.3.2 控制策略模型决策模块 | 第49-50页 |
4.3.3 控制策略模型输出部分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仿真结果分析及比较 | 第52-62页 |
5.1 传统AMT换挡过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1.1 基本功能验证分析 | 第52-53页 |
5.1.2 换挡过程分析 | 第53-56页 |
5.2 不分离离合器AMT换挡过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2.1 升档过程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2.2 降档过程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3 行星轮系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3.1 升档过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3.2 降档过程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