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朱自清序跋的文体序类与主要功能 | 第12-20页 |
| 一、朱自清序跋的分类 | 第12-14页 |
| 1、序作者的角度 | 第12页 |
| 2、序书籍的角度 | 第12-14页 |
| 二、朱自清序跋的功能 | 第14-20页 |
| 1、解题以及介绍书的内容 | 第14-15页 |
| 2、叙述创作缘起和写作过程 | 第15-16页 |
| 3、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 第16-17页 |
| 4、评价作品得失 | 第17-18页 |
| 5、表达感谢之情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朱自清序跋的学科内涵与审美趣味 | 第20-28页 |
| 一、文学方面 | 第20-23页 |
| 1、新诗 | 第20-21页 |
| 2、散文 | 第21-22页 |
| 3、古典诗歌 | 第22页 |
| 4、文学批评 | 第22-23页 |
| 二、教育学方面 | 第23-24页 |
| 三、语言学方面 | 第24-25页 |
| 四、美术学方面 | 第25-26页 |
| 五、美学方面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朱自清序跋的文体形态与行文风格 | 第28-36页 |
| 一、浓郁的感情色彩 | 第28-30页 |
| 二、诗意的语言文字 | 第30-31页 |
| 三、严谨的谋篇布局 | 第31-33页 |
| 四、实事求是的批评态度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朱自清序跋的文体学价值、史料价值与理论价值 | 第36-44页 |
| 一、文体学价值 | 第36-38页 |
| 二、史料价值 | 第38-41页 |
| 1、关于自己 | 第38-39页 |
| 2、关于他人、他事 | 第39-41页 |
| 三、理论价值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