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比较研究--以青岛和南通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4-18页
        1.3.1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概念第14-17页
        1.3.2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理论基础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第18-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2 研究框架第20页
        1.4.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分析第22-29页
    2.1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内容第22-24页
        2.1.1 覆盖范围:全体城乡居民第22-23页
        2.1.2 筹资渠道:医疗保险账户第23页
        2.1.3 筹资水平:分档筹集第23-24页
        2.1.4 收支管理:市级统筹,总额预付第24页
    2.2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特点第24-26页
        2.2.1 对医保账户依附性不断加强第24-25页
        2.2.2 参保范围逐渐扩展第25页
        2.2.3 缴费水平与负担能力相适应第25-26页
    2.3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效果第26-29页
        2.3.1 拓展医疗保险服务内容第26-27页
        2.3.2 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利用率第27页
        2.3.3 生活护理服务缺失第27-29页
第3章 南通基本照护保险筹资机制分析第29-36页
    3.1 南通基本照护保险筹资机制内容第29-31页
        3.1.1 覆盖范围:中心三区第29-30页
        3.1.2 筹资渠道:个人+医保统筹+财政补助第30页
        3.1.3 筹资水平: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准的定额制第30页
        3.1.4 收支管理:以支定收,严控支出第30-31页
    3.2 南通基本照护保险筹资机制特点第31-33页
        3.2.1 筹资渠道多元化第31-32页
        3.2.2 地方政府承担托底责任第32页
        3.2.3 缺乏相对公平第32-33页
    3.3 南通基本照护保险筹资机制效果第33-36页
        3.3.1 改善失能老人生活境况第33-34页
        3.3.2 丰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第34页
        3.3.3 上位法缺失基本照护保险发展受阻第34-36页
第4章 青岛、南通两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比较第36-44页
    4.1 覆盖范围比较第37页
    4.2 筹资独立性比较第37-38页
    4.3 筹资公平性比较第38-39页
    4.4 筹资互济性比较第39-40页
    4.5 筹资可持续性比较第40-42页
    4.6 总结启示第42-44页
第5章 适合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框架设想第44-54页
    5.1 参保对象覆盖城乡居民,放宽年龄限制第44-45页
    5.2 筹资渠道:政府+企业+个人第45-47页
    5.3 筹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3%第47-52页
    5.4 统账结合实现基金部分积累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55-57页
附录B: 对部门领导及部分受益群体的访谈问答实录第57-62页
附录C: 相关政策法规(筹资部分)第62-66页
    C.1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意见(试行)第62-63页
    C.2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管理办法第63-64页
    C.3 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制度意见(试行)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经验国际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汉南区南康新村的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