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2.1 境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2.2 境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框架及相关问题 | 第17-22页 |
2.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发展史 | 第17-19页 |
2.2.1 宅基地归农民所有且允许自有买卖的阶段 | 第17-18页 |
2.2.2 确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阶段 | 第18页 |
2.2.3 确立宅基地集体所有,使用权有限流转的阶段 | 第18页 |
2.2.4 宅基地“三权分置”框架的建立 | 第18-19页 |
2.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基础问题 | 第19-22页 |
2.3.1 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 | 第19页 |
2.3.2 宅基地资产功能的显化 | 第19-20页 |
2.3.3 宅基地流转隐形市场的隐患 | 第20页 |
2.3.4 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实践模式探索 | 第22-28页 |
3.1 变更宅基地使用权之属性以抵押模式 | 第22-23页 |
3.2 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抵押模式 | 第23-25页 |
3.2.1 金融机构直接抵押模式 | 第23-24页 |
3.2.2 第三方担保模式 | 第24页 |
3.2.3 共同担保模式 | 第24-25页 |
3.3 房屋所有权抵押,宅基地使用权间接抵押模式 | 第25-26页 |
3.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改革地区的经验归纳 | 第26-28页 |
第4章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南康新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现状 | 第28-43页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4.1.1 调研地点及样本选择 | 第28-29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29页 |
4.1.3 变量说明 | 第29页 |
4.2 调研结果的一些统计描述 | 第29-34页 |
4.2.1 样本农户个体特征 | 第29-30页 |
4.2.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第30-33页 |
4.2.3 农户对宅基地制度及政策认知情况 | 第33-34页 |
4.3 南康新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4.3.1 理论分析与假设研究 | 第34-36页 |
4.4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第36-42页 |
4.4.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36页 |
4.4.2 自变量描述 | 第36-39页 |
4.4.3 相关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4.4 农户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 | 第43-49页 |
5.1 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设想 | 第43-46页 |
5.1.1 部分地区可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 | 第43页 |
5.1.2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5.1.3 建立完备的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配套制度 | 第44-45页 |
5.1.4 构建风险缓释机制,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 第45-46页 |
5.2 实现宅基使用权抵押贷款的具体路径 | 第46-49页 |
5.2.1 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46-47页 |
5.2.2 建立宅基地估价体系 | 第47页 |
5.2.3 完善宅基地抵押制度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