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 第9-14页 |
第一节 普罗科菲耶夫简介 | 第9-11页 |
第二节 奥伊斯特拉赫简介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命运交汇,《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诞生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的具体分析 | 第14-27页 |
第一节 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 | 第14-20页 |
一、节奏上的改变 | 第14-17页 |
二、音区上的改变 | 第17-18页 |
三、特殊表现手法的引入 | 第18-20页 |
四、小结 | 第20页 |
第二节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法分析 | 第20-27页 |
一、音列 | 第20-21页 |
二、倚音 | 第21-22页 |
三、顿弓(Martele) | 第22-23页 |
四、跳弓 | 第23-24页 |
五、长乐句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曲式特征 | 第27-30页 |
一、第一乐章 | 第27页 |
二、第二乐章 | 第27-28页 |
三、第三乐章 | 第28页 |
四、第四乐章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特殊的创作手法 | 第30-31页 |
一、调性对置 | 第30-31页 |
二、调性游移 | 第31页 |
第三节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与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对比 | 第31-33页 |
一、与巴洛克时期的对比 | 第31-32页 |
二、与古典时期的对比 | 第32页 |
三、与浪漫时期的对比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