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半潜式平台的简介 | 第10-12页 |
1.3 半潜式平台系泊方式介绍 | 第12-13页 |
1.4 半潜式平台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4.1 半潜式平台水动力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系泊缆索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半潜式平台水动力及系泊系统分析理论 | 第20-38页 |
2.1 三维势流理论 | 第20-24页 |
2.1.1 坐标系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平台在规则波中速度势的定解条件 | 第21-23页 |
2.1.3 三维源汇法求解速度势 | 第23-24页 |
2.2 水动力参数 | 第24-26页 |
2.2.1 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系数 | 第24-25页 |
2.2.2 一阶波浪力 | 第25页 |
2.2.3 二阶波浪力 | 第25-26页 |
2.3 频域运动方程 | 第26页 |
2.4 时域分析理论 | 第26-32页 |
2.4.1 时域、频域分析的转换 | 第27页 |
2.4.2 时域下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27-30页 |
2.4.3 风载荷的计算 | 第30页 |
2.4.4 海流载荷的计算 | 第30-31页 |
2.4.5 波浪力的计算 | 第31-32页 |
2.5 系泊缆索模型 | 第32-35页 |
2.5.1 悬链线模型 | 第32-34页 |
2.5.2 集中质量模型 | 第34-35页 |
2.6 平台与系泊缆索的耦合方法 | 第35-37页 |
2.6.1 静态刚度法 | 第35页 |
2.6.2 准静态法 | 第35-36页 |
2.6.3 动态法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半潜式平台水动力分析计算 | 第38-50页 |
3.1 平台的基本尺度及工况参数 | 第38-39页 |
3.2 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系数 | 第39-41页 |
3.3 一阶波浪力 | 第41-42页 |
3.4 二阶平均波浪漂移力系数 | 第42-43页 |
3.5 运动响应传递函数 | 第43-44页 |
3.6 旁靠辅助船舶对平台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 第44-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半潜式平台系泊系统设计流程研究 | 第50-67页 |
4.1 系泊缆索材料参数的初步选取 | 第50页 |
4.2 系泊缆索预张力和长度的选取 | 第50-53页 |
4.2.1 松弛度的定义 | 第51-52页 |
4.2.2 由悬链线方程和松弛度确定系泊缆索的预张力和长度 | 第52-53页 |
4.3 系泊缆索参数的设计流程 | 第53-54页 |
4.4 半潜式平台系泊系统的设计实例 | 第54-66页 |
4.4.1 半潜式平台系泊缆索参数确定 | 第54-60页 |
4.4.2 系泊缆索参数设计流程合理性分析 | 第60-61页 |
4.4.3 系泊缆索布置形式对系泊系统的影响 | 第61-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半潜式平台系泊系统计算方法研究 | 第67-83页 |
5.1 系泊系统三种耦合计算方法的对比 | 第67-72页 |
5.1.1 270m水深的系泊系统三种耦合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68-71页 |
5.1.2 1500m水深的系泊系统三种耦合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71-72页 |
5.2 耦合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72-74页 |
5.2.1 静态刚度法适用范围 | 第72-74页 |
5.2.2 准静态法适用范围 | 第74页 |
5.3 半潜式平台系泊系统分析 | 第74-82页 |
5.3.1 平台运动响应分析 | 第74-77页 |
5.3.2 系泊系统锚索张力分析 | 第77-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创新点 | 第84页 |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