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粘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19-46页 |
2.1 国内外常见的沥青高温评价指标分析 | 第19-25页 |
2.1.1 针入度及针入度指数 | 第19-20页 |
2.1.2 软化点及当量软化点 | 第20-21页 |
2.1.3 60℃动力粘度 | 第21-22页 |
2.1.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25页 |
2.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 第25-31页 |
2.2.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 第25-27页 |
2.2.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31页 |
2.3 零剪切粘度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 第31-37页 |
2.3.1 零剪切粘度 | 第31页 |
2.3.2 零剪切粘度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3.3 零剪切粘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2.4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 第37-44页 |
2.4.1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 第37-38页 |
2.4.2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高粘度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46-53页 |
3.1 国内外常见的沥青低温评价指标分析 | 第46-48页 |
3.1.1 低温针入度 | 第46页 |
3.1.2 延度 | 第46-47页 |
3.1.3 脆点及当量脆点 | 第47页 |
3.1.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2 弯曲梁蠕变试验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低温性能 | 第48-52页 |
3.2.1 弯曲梁蠕变试验 | 第48-50页 |
3.2.2 弯曲梁蠕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高粘度改性沥青感温性能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53-69页 |
4.1 针入度指数PI | 第53页 |
4.2 针入度粘度指数PVN | 第53-54页 |
4.3 粘温指数VTS | 第54-55页 |
4.4 粘温曲线分析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感温性能 | 第55-67页 |
4.4.1 DSR粘温曲线分析高粘度改性沥青感温性能 | 第56-59页 |
4.4.2 WLF方程回归粘温曲线分析高粘度改性沥青感温性能 | 第59-63页 |
4.4.3 Brookfield粘度试验粘温曲线分析高粘度改性沥青感温性能 | 第63-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高粘度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 第69-88页 |
5.1 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短期老化 | 第69-72页 |
5.1.1 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实验 | 第69-72页 |
5.2 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长期老化 | 第72-86页 |
5.2.1 压力老化试验 | 第72-77页 |
5.2.2 原子力显微镜试验研究沥青抗老化性 | 第77-86页 |
5.2.2.1 原子力显微镜 | 第77-79页 |
5.2.2.2 AFM试验方法 | 第79页 |
5.2.2.3 沥青老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形态分析 | 第79-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