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游戏精神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22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由及价值 | 第7-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页 |
二、选题价值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一、游戏精神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二、幼儿美术创作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幼儿美术创作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 第13-14页 |
四、核心概念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5-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主要研究问题 | 第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实施过程 | 第16-20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客观性及伦理问题 | 第20-22页 |
一、研究的客观性 | 第20-21页 |
二、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一章 远瞻游戏精神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戏精神 | 第22-25页 |
一、词源探根 | 第22-23页 |
二、道家文化中的“道”与“游”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游戏精神 | 第25-30页 |
一、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 | 第25-26页 |
二、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精神 | 第26页 |
三、一种自由与规则同在的精神 | 第26-28页 |
四、一种想象与现实共存的精神 | 第28页 |
五、一种轻松愉悦的精神 | 第28-29页 |
六、一种内涵丰富的精神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所谓游戏精神 | 第30-32页 |
一、自主之精神 | 第30页 |
二、创造之精神 | 第30页 |
三、和谐之精神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近观幼儿美术创作 | 第32-53页 |
第一节 自主精神之体现 | 第32-37页 |
一、创作兴趣浓厚 | 第32-33页 |
二、在创作中自由选择 | 第33-36页 |
三、专注投入创作 | 第36-37页 |
四、坚持自己的评价标准 | 第37页 |
第二节 创造精神之体现 | 第37-47页 |
一、有变化的创作过程 | 第38-39页 |
二、有变化的真实经验 | 第39-47页 |
第三节 和谐精神之体现 | 第47-53页 |
一、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 | 第48-49页 |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49-53页 |
第三章 隔绝游戏精神的藩篱 | 第53-60页 |
第一节 被限制的时空:对游戏精神的有形束缚 | 第53-56页 |
一、不合理的空间:让幼儿精力无意义地耗费 | 第53-55页 |
二、不充足的时间:让幼儿的深度体验缺失 | 第55-56页 |
第二节 远离幼儿的教师:对游戏精神的无形抑制 | 第56-60页 |
一、教师的限制:让自主不在 | 第56-57页 |
二、教师的消极回应:让创造沉寂 | 第57-58页 |
三、陪伴、支持的缺失:让和谐消逝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让幼儿美术创作充满游戏精神 | 第60-66页 |
第一节 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游戏精神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创设适宜环境:让游戏精神回归 | 第61-63页 |
一、营造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 | 第61页 |
二、设置充足、灵活的活动时间 | 第61-62页 |
三、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参与幼儿的美术创作:助游戏精神滋长 | 第63-66页 |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 第63-64页 |
二、陪伴幼儿创作过程,支持幼儿独特想法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附录1: 幼儿美术创作观察记录编码结果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