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2 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2.1 虚拟社区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1.1 虚拟社区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虚拟社区的特点 | 第23-24页 |
2.1.3 虚拟社区的类型 | 第24-25页 |
2.2 虚拟学术社区的相关理论 | 第25-31页 |
2.2.1 虚拟学术社区的内涵 | 第25-27页 |
2.2.2 虚拟学术社区的特点 | 第27-28页 |
2.2.3 虚拟学术社区的类型 | 第28-31页 |
2.3 知识聚合的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2.3.1 知识聚合的内涵 | 第31-32页 |
2.3.2 知识聚合的特征 | 第32-34页 |
第3章 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的需求与目标 | 第34-46页 |
3.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34-39页 |
3.1.1 用户关系结构 | 第34-37页 |
3.1.2 用户需求结构 | 第37-39页 |
3.2 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的目标 | 第39-46页 |
3.2.1 知识共享 | 第40-41页 |
3.2.2 知识管理 | 第41-43页 |
3.2.3 知识创新 | 第43页 |
3.2.4 知识推送 | 第43-46页 |
第4章 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的构建 | 第46-58页 |
4.1 基于主题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 | 第46-52页 |
4.1.1 社区知识文本内容提取与预处理 | 第46-47页 |
4.1.2 社区知识文本建模 | 第47-49页 |
4.1.3 社区知识文本聚类 | 第49-52页 |
4.2 基于SECI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 | 第52-56页 |
4.2.1 布鲁克斯方程 | 第52-53页 |
4.2.2 基于SECI模型的社区知识聚合 | 第53-56页 |
4.3 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整体架构 | 第56-58页 |
4.3.1 融合主题模型与SECI模型的知识聚合 | 第56页 |
4.3.2 模型架构 | 第56-58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8-74页 |
5.1 “丁香园”学术社区知识资源组织构架 | 第58-59页 |
5.1.1 社区学术信息来源 | 第58页 |
5.1.2 社区学术信息需求目的 | 第58-59页 |
5.1.3 社区知识资源组织构架 | 第59页 |
5.2 “丁香园”社区主题模型知识聚合实例分析 | 第59-68页 |
5.2.1 分析环境 | 第59-60页 |
5.2.2 总体设计 | 第60页 |
5.2.3 详细设计 | 第60-66页 |
5.2.4 实验与结果 | 第66-68页 |
5.3 “丁香园”社区知识聚合整体模型分析 | 第68-74页 |
5.3.1 社区学术信息行为 | 第68-69页 |
5.3.2 基于主题的信息贡献索取与管理共享 | 第69-70页 |
5.3.3 基于社区交流的信息共享和创新 | 第70-72页 |
5.3.4 基于主题模型的知识推送 | 第72-73页 |
5.3.5 社区知识聚合整体模型 | 第73-7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