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读者工作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机理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其他领域的价值共创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0-32页
    2.1 互联网+图书馆第20-23页
        2.1.1 ”互联网+”的内涵及特点第20页
        2.1.2 互联网+图书馆内涵及特点第20-23页
    2.2 价值共创第23-26页
        2.2.1 价值共创的内涵第23-24页
        2.2.2 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第24-26页
    2.3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第26-29页
        2.3.1 信息服务的内涵第26-27页
        2.3.2 图书馆服务价值第27-28页
        2.3.3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第28-29页
    2.4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第29-32页
        2.4.1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概述第29-30页
        2.4.2 任务技术匹配的应用第30-32页
第3章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机理分析第32-48页
    3.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动因分析第32-34页
        3.1.1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的外部动因第32-33页
        3.1.2 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的内部动因第33-34页
    3.2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第34-36页
    3.3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关键要素分析第36-39页
        3.3.1 价值共创主体第37-38页
        3.3.2 价值共创客体第38页
        3.3.3 价值共创媒介第38-39页
    3.4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机理模型构建第39-42页
        3.4.1 模型理论选择第39-41页
        3.4.2 模型的构建第41-42页
    3.5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机理分析与假设的提出第42-48页
第4章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实证研究第48-64页
    4.1 研究方法第48-60页
        4.1.1 问卷设计第48页
        4.1.2 变量测量第48-51页
        4.1.3 数据收集第51-55页
        4.1.4 信度和效度检验第55-60页
    4.2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4.2.1 假设检验第60-61页
        4.2.2 检验结果讨论第61-64页
第5章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价值共创的实现策略第64-68页
    5.1 提高图书馆服务平台质量第64-65页
    5.2 加强用户信息素养培育第65页
    5.3 降低信息获取难度第65-66页
    5.4 优化任务技术匹配度第66-68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研究结论第68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8-70页
        6.2.1 研究不足第68-69页
        6.2.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附录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研究
下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