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基于家庭群体的场馆学习是提升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 第11-12页 |
1.1.2 场馆学习交互行为是衡量儿童场馆学习质量的显性依据 | 第12页 |
1.1.3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家庭群体场馆学习中的儿童学习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场馆学习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理论概述 | 第20-31页 |
2.1 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划分类型及其行为表征 | 第20-23页 |
2.1.1 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2.1.2 家庭教养方式的划分维度 | 第20-22页 |
2.1.3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行为表现特征 | 第22-23页 |
2.2 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分类框架 | 第23-26页 |
2.2.1 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界定 | 第23页 |
2.2.2 场馆学习行为的划分层级 | 第23-25页 |
2.2.3 不同划分层级的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表现方式 | 第25-26页 |
2.3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 | 第26-31页 |
2.3.1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27-28页 |
2.3.2 场馆学习行为:儿童场馆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 | 第28-29页 |
2.3.3 儿童场馆学习行为是家庭教养方式基于展品作用于儿童的结果 | 第29-31页 |
3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场馆学习行为差异调查 | 第31-46页 |
3.1 博物馆场景中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习行为的分析框架设计 | 第31-36页 |
3.1.1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分析标准 | 第31-34页 |
3.1.2 儿童场馆学习行为分析标准 | 第34-36页 |
3.2 分析与实施 | 第36-43页 |
3.2.1 调查对象与背景 | 第36-37页 |
3.2.2 调查方法与过程 | 第37-39页 |
3.2.3 数据编码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 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6-59页 |
4.1 家庭教养方式分布现状:权威型和放纵型两者均匀分布 | 第46-47页 |
4.2 不同类型教养方式下儿童场馆学习行为规律 | 第47-52页 |
4.2.1 从整体层面讲:权威型家庭的儿童场馆学习水平优于放纵型家庭 | 第47-49页 |
4.2.2 从具体层面讲:权威型家庭下高阶场馆学习水平上占优势,放纵家型庭下低阶场馆学习水平上占优势 | 第49-52页 |
4.3 高要求性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高阶场馆学习水平的发展 | 第52-53页 |
4.4 优化儿童场馆学习的启示 | 第53-59页 |
4.4.1 权威型教养方式:提升高经验儿童的场馆学习深度 | 第53-56页 |
4.4.2 放纵型教养方式:拓展低经验儿童的展品认知范畴 | 第56-5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59页 |
5.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附录1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分析标准 | 第64-65页 |
附录2 儿童场馆学习行为分析标准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