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制动盘热特性分析及其基于热管结构的强化传热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热固耦合概述 | 第14-15页 |
1.3 热管基础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瞬态传热与热固耦合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2.1 瞬态传热基础理论 | 第21-22页 |
2.2 摩擦接触基础理论 | 第22-24页 |
2.3 热固耦合有限元求解理论 | 第24-25页 |
2.3.1 三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建立 | 第24页 |
2.3.2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求解理论 | 第24-25页 |
2.3.3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求解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通风制动盘热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27-43页 |
3.1 热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设置 | 第27-28页 |
3.1.1 摩擦接触类型选择 | 第27-28页 |
3.1.2 收敛准则类型选择 | 第28页 |
3.2 通风制动盘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31页 |
3.2.1 有限元模型基本假设 | 第28-29页 |
3.2.2 通风制动盘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3.2.3 通风盘式制动器有限元网格 | 第30-31页 |
3.3 通风制动盘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 第31-41页 |
3.3.1 制动过程动力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3.3.2 制动力矩与制动压力的确定 | 第33-36页 |
3.3.3 摩擦副间热流分配系数的确定 | 第36-38页 |
3.3.4 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38-41页 |
3.3.5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通风制动盘热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 第43-54页 |
4.1 通风制动盘温度场分布 | 第43-46页 |
4.2 通风制动盘应力场分布 | 第46-47页 |
4.3 通风制动盘温度曲线图 | 第47-50页 |
4.4 通风盘式制动器台架试验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基于热管结构的通风制动盘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 第54-74页 |
5.1 热管工作理论 | 第55-61页 |
5.1.1 热管的工作条件 | 第55-56页 |
5.1.2 热管的数学模型 | 第56页 |
5.1.3 热管传热性能评价准则 | 第56-60页 |
5.1.4 热管的传热极限 | 第60-61页 |
5.2 热管通风制动盘台架试验 | 第61-65页 |
5.2.1 紧急制动工况下温度变化曲线 | 第62-63页 |
5.2.2 连续制动工况下温度变化曲线 | 第63-65页 |
5.3 热管通风盘与普通通风盘台架试验结果对比 | 第65-72页 |
5.3.1 紧急制动过程温度对比 | 第65-69页 |
5.3.2 连续十五次制动过程温度对比 | 第69-71页 |
5.3.3 长坡持续制动过程温度对比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热管通风盘与普通通风盘数值仿真对比分析 | 第74-87页 |
6.1 热流密度输入法 | 第74-77页 |
6.2 热管通风盘与普通通风盘温度场分布比较 | 第77-84页 |
6.2.1 紧急制动工况下温度场对比 | 第77-79页 |
6.2.2 单次制动周期工况下温度场对比 | 第79-80页 |
6.2.3 连续多次制动工况下温度场对比 | 第80-82页 |
6.2.4 长坡持续制动工况下温度场对比 | 第82-84页 |
6.3 热管通风盘与普通通风盘应力场分布对比 | 第84-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1.结论 | 第87-88页 |
2.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