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二 现实依据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 体育锻炼 | 第15-17页 |
二 身体自尊 | 第17-19页 |
三 乐观人格 | 第19-22页 |
四 小结 | 第22页 |
第四节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23-24页 |
三 数理统计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5-43页 |
第一节 体育锻炼、身体自尊、乐观人格测试结果信度检验 | 第25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 第25-31页 |
一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项目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分析 | 第27页 |
四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 | 第27-28页 |
五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方式分析 | 第28-29页 |
六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的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身体自尊 | 第31-37页 |
一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二 不同性别大学生身体自尊差异情况分析 | 第32页 |
三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身体自尊差异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四 不同学历大学生身体自尊差异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五 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与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节 大学生乐观人格 | 第37-43页 |
一 大学生乐观人格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二 不同性别大学生乐观人格差异情况分析 | 第38页 |
三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乐观人格差异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四 不同学历大学生乐观人格差异情况分析 | 第39页 |
五 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与乐观人格的相关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体育锻炼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一 大学生体育锻炼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43页 |
二 大学生体育项目选择的特征 | 第43-44页 |
三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特征 | 第44页 |
四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特征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分析 | 第45-47页 |
一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45-46页 |
二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乐观人格分析 | 第47-50页 |
一 大学生乐观人格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47-48页 |
二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乐观人格的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