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3.1 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 第8-13页 |
1.3.2 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社会工作在留守妇女中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4.1 农村留守妇女 | 第17页 |
1.4.2 小组社会工作 | 第17页 |
1.4.3 社会支持网络 | 第17-18页 |
1.5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8-19页 |
1.5.1 增权理论 | 第18页 |
1.5.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1.6 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 第19-21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2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第2章 L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2.1 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 第21-25页 |
2.1.1 L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2.1.2 L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22-25页 |
2.2 L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2.2.1 正式社会支持缺乏 | 第25-26页 |
2.2.2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不足 | 第26-29页 |
2.3 L村留守妇女对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的认识 | 第29-31页 |
2.3.1 对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解 | 第29-30页 |
2.3.2 对现有社会支持网络的满意度 | 第30-31页 |
第3章 小组工作在L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应用 | 第31-54页 |
3.1 小组工作介入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2页 |
3.1.1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第31页 |
3.1.2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3.2 小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 第32-34页 |
3.2.1 小组活动前期 | 第32-33页 |
3.2.2 小组活动中期 | 第33页 |
3.2.3 小组活动后期 | 第33-34页 |
3.3 小组工作介入的前期准备 | 第34-37页 |
3.3.1 组员的招募和遴选 | 第34-36页 |
3.3.2 小组成员的需求分析 | 第36页 |
3.3.3 小组计划书的制定 | 第36-37页 |
3.4 小组工作的实施 | 第37-50页 |
3.4.1 第一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37-39页 |
3.4.2 第二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39-42页 |
3.4.3 第三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42-44页 |
3.4.4 第四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44-47页 |
3.4.5 第五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47-48页 |
3.4.6 第六次活动过程和小结 | 第48-50页 |
3.5 小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 | 第50-54页 |
3.5.1 小组工作前期 | 第50-51页 |
3.5.2 小组工作中期 | 第51-52页 |
3.5.3 小组工作后期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小组工作在L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应用中的评估 | 第54-59页 |
4.1 评估的原则 | 第54页 |
4.1.1 客观性 | 第54页 |
4.1.2 合作性 | 第54页 |
4.1.3 持续性 | 第54页 |
4.2 评估的方法 | 第54-55页 |
4.2.1 效果评估 | 第54-55页 |
4.2.2 过程评估 | 第55页 |
4.3 总体评估 | 第55-59页 |
4.3.1 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55-57页 |
4.3.2 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 | 第57-59页 |
讨论与思考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1 | 第65-66页 |
附录2 | 第66-75页 |
附录3 | 第75-76页 |
附录4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