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第2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17-26页 |
2.1 项目进度管理基础理论 | 第17-20页 |
2.1.1 项目进度管理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项目进度管理的原则 | 第17-18页 |
2.1.3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第18页 |
2.1.4 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2.1.5 项目进度计划目的 | 第19页 |
2.1.6 项目进度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2 网络计划技术理论 | 第20-22页 |
2.2.1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第20页 |
2.2.2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势 | 第20-21页 |
2.2.3 多种网络计划技术法 | 第21-22页 |
2.3 网络计划图的分类 | 第22-25页 |
2.3.1 单节点网络计划图 | 第22-23页 |
2.3.2 双节点网络计划图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网络计划图的智能变电站进度管理 | 第26-35页 |
3.1 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 第26-29页 |
3.1.1 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流程 | 第26-28页 |
3.1.2 绘制网络计划图的规则 | 第28-29页 |
3.1.3 网络关键路线的确定 | 第29页 |
3.2 计算时间参数和逻辑关系类型 | 第29-30页 |
3.3 基于网络计划图的智能变电站进度管理 | 第30-33页 |
3.4 基于网络计划图的智能变电站进度控制原理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进度管理分析 | 第35-45页 |
4.1 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的特征及结构 | 第35-37页 |
4.1.1 新建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 第35-36页 |
4.1.2 新建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 第36-37页 |
4.2 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 | 第37-38页 |
4.3 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8-39页 |
4.3.1 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管理现状 | 第38-39页 |
4.3.2 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延期的主要原因 | 第39页 |
4.4 新建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 第39-40页 |
4.5 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作用 | 第40-44页 |
4.5.1 对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管理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 第40-43页 |
4.5.2 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进度管理的作用 | 第43-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项目进度管理在新建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 第45-56页 |
5.1 新建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概况 | 第45页 |
5.2 新建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工作分解 | 第45-47页 |
5.2.1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工作分解 | 第45-46页 |
5.2.2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 第46-47页 |
5.3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控制 | 第47-51页 |
5.3.1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计划编制 | 第47-48页 |
5.3.2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控制制度设置 | 第48-49页 |
5.3.3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控制的具体实施 | 第49-51页 |
5.4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计划的调整 | 第51-54页 |
5.4.1 对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建设项目动态监测 | 第51页 |
5.4.2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计划的调整 | 第51-54页 |
5.5 双河110kV智能变电站进度控制分析 | 第54-55页 |
5.5.1 对项目进度优化控制有效的因素 | 第54-55页 |
5.5.2 对项目进度控制不足的因素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