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江川灌区旱田改水田对水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和趋势第12页
    1.3 SWAT模型简介第12-19页
        1.3.1 SWAT模型的发展第13页
        1.3.2 SWAT模型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3 SWAT模型的结构及原理第15-18页
        1.3.4 SWAT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第18-19页
    1.4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1 国外研究进展第19页
        1.4.2 国内研究进展第19-20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与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5页
    2.1 自然概况第22-24页
        2.1.1 地理位置第22页
        2.1.2 地形地势第22-23页
        2.1.3 气象第23页
        2.1.4 水资源第23页
        2.1.5 土壤资源第23-24页
    2.2 社会经济第24页
    2.3 灌区建设基本情况第24-25页
第3章 模型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立第25-41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模型数据来源第25页
    3.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第25-29页
        3.3.1 地图投影转换第25-26页
        3.3.2 数字高程图(DEM)第26页
        3.3.3 土地利用图第26-28页
        3.3.4 土壤分布图第28-29页
    3.4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第29-38页
        3.4.1 土地利用数据库第29页
        3.4.2 气象数据库第29-31页
        3.4.3 土壤属性数据库第31-37页
        3.4.4 农业管理数据库第37-38页
    3.5 空间数据离散化第38-39页
        3.5.1 子流域划分第38-39页
        3.5.2 水文响应单元(HRUs)的划分第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第41-58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41-43页
        4.2.1 敏感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第41页
        4.2.2 敏感性分析结果第41-43页
    4.3 模型的率定第43-47页
        4.3.1 模型模拟效果评价指标第43-44页
        4.3.2 参数率定方法选择第44页
        4.3.3 模型校准第44-47页
    4.4 模型的验证第47-48页
    4.5 江川灌区非点源污染输出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4.5.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污染负荷特征第48-49页
        4.5.2 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第49-50页
        4.5.3 非点源污染负荷时间分布特征第50-51页
    4.6 旱田改水田对水环境的影响第51-54页
        4.6.1 情景模式设置第51-52页
        4.6.2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4.7 水田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第54-57页
        4.7.1 化肥用量调控措施第54-55页
        4.7.2 化肥流失控制措施第55页
        4.7.3 流失化肥净化措施第55-56页
        4.7.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56-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水田非点源污染对松花江水质模拟研究第58-76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基于RMA2的水动力模拟第58-62页
        5.2.1 二维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组第58-59页
        5.2.2 生成网格第59页
        5.2.3 边界条件和各项参数的设定第59-61页
        5.2.4 模型模拟结果第61-62页
    5.3 基于RMA4的水田非点源污染水质模拟第62-73页
        5.3.1 水质模型控制方程第62-63页
        5.3.2 初始边界条件设定第63页
        5.3.3 水质参数确定第63-64页
        5.3.4 模拟结果分析第64-73页
    5.4 水田非点源污染对松花江水质影响分析第73-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旅游景区微博营销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