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

采动影响稳定区煤层气储层及资源量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变量符号注释表第10-15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6-22页
        1.2.1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研究第16-17页
        1.2.2 采场覆岩采动裂隙场分布规律研究第17页
        1.2.3 采场下伏煤岩体裂隙发育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4 采动稳定区资源量预测理论研究第18-20页
        1.2.5 其他相关能源领域的资源评估技术研究第20-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3.1 研究目的第22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5页
2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第25-43页
    2.1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定义及其描述内容分析第25-27页
        2.1.1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定义第25-26页
        2.1.2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描述内容分析第26-27页
    2.2 采动稳定区围岩裂隙场的演化及特征第27-34页
    2.3 采动稳定区围岩裂隙分布特征第34-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空间范围计算方法第43-99页
    3.1 采场围岩采动影响区域划分第43-45页
    3.2 采场围岩破断卸压机理分析第45-51页
    3.3 采动稳定区顶板储层空间范围第51-58页
        3.3.1 顶板储层的宽度第51-53页
        3.3.2 顶板储层的高度第53-58页
    3.4 采动稳定区底板储层空间范围第58-65页
        3.4.1 底板储层的宽度第59-62页
        3.4.2 底板储层的深度第62-65页
    3.5 顶板储层空间范围现场考察验证第65-82页
        3.5.1 测试工作面概况第65-66页
        3.5.2 分段注水测试方案第66-72页
        3.5.3 测试数据整理及分析第72-82页
    3.6 底板储层空间范围数值模拟验证第82-96页
        3.6.1 数值计算模型第82-85页
        3.6.2 几何模型及材料参数第85-86页
        3.6.3 模拟结果分析第86-96页
    3.7 本章小结第96-99页
4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技术研究第99-135页
    4.1 常规煤层气资源量评估技术第99-101页
        4.1.1 资源量分类第99-100页
        4.1.2 资源量评估技术第100-101页
    4.2 传统煤层气评估和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评估的联系与区别第101-103页
        4.2.1 二者之间的联系第101-102页
        4.2.2 二者之间的区别第102-103页
    4.3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技术第103-128页
        4.3.1 直接加法评估技术第103-110页
        4.3.2 间接减法评估技术第110-128页
    4.4 评估技术的适用条件第128-132页
    4.5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5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关键参数研究第135-165页
    5.1 采动稳定区空隙体积第135-150页
        5.1.1 空隙体积计算公式的提出第135页
        5.1.2 采出煤体及围岩原有孔隙体积第135-138页
        5.1.3 地表下沉盆地体积第138-148页
        5.1.4 空隙体积具体计算公式第148-150页
    5.2 采动稳定区煤炭残余储量及气含量第150-153页
        5.2.1 煤炭残余储量第150-151页
        5.2.2 煤炭残余气含量第151-153页
    5.3 采动稳定区内煤层气体积分数第153-154页
    5.4 煤层气采收率第154-162页
        5.4.1 原始煤矿区煤层气采收率第154-155页
        5.4.2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采收率第155-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162-165页
6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实例第165-189页
    6.1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步骤第165-166页
        6.1.1 选区评价原则第165页
        6.1.2 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基本步骤第165-166页
        6.1.3 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应注意的问题第166页
    6.2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实例第166-187页
        6.2.1 石壕煤矿矿区概况第166-169页
        6.2.2 目标区域工作面概况第169-170页
        6.2.3 评估模型适用条件判断第170-171页
        6.2.4 煤层气资源量评估第171-187页
    6.3 本章小结第187-18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89-195页
    7.1 主要结论第189-192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92页
    7.3 后续展望第192-195页
致谢第195-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7页
附录第207-217页
    A. 直接加法评估模型上下采区卸压围岩重叠体积计算分析第207-216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16-217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黄酸在LPS活化巨噬细胞中发挥抗炎与促炎双向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抗氧化剂和自由基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微量热和谱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