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2.1 举证责任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 第14-17页 |
2.1.1 举证责任 | 第14-15页 |
2.1.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 第15-17页 |
2.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界定 | 第17-18页 |
2.2.1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概念 | 第17页 |
2.2.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征 | 第17-18页 |
2.3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之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1 西方国家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 | 第18-19页 |
2.3.2 我国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域外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评介 | 第21-28页 |
3.1 英美法系 | 第21-23页 |
3.1.1 英国 | 第21-22页 |
3.1.2 美国 | 第22-23页 |
3.2 大陆法系 | 第23-26页 |
3.2.1 法国 | 第23页 |
3.2.2 德国 | 第23-24页 |
3.2.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26页 |
3.3 域外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比较与启示 | 第26-28页 |
3.3.1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比较 | 第26页 |
3.3.2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现状与分析 | 第28-35页 |
4.1 《行政诉讼法》中的规定 | 第28-29页 |
4.1.1 原告 | 第28页 |
4.1.2 被告 | 第28-29页 |
4.2 司法解释中的规定 | 第29-31页 |
4.2.1 原告 | 第29页 |
4.2.2 被告 | 第29-31页 |
4.3 现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存在的不足 | 第31-35页 |
4.3.1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缺少多元化 | 第31-32页 |
4.3.2 原告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合理 | 第32-33页 |
4.3.3 被告举证责任范围不明确 | 第33-34页 |
4.3.4 对第三人举证责任没有规定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完善 | 第35-40页 |
5.1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应考虑的因素 | 第35-36页 |
5.1.1 立法目的 | 第35页 |
5.1.2 行政程序举证责任之分配 | 第35-36页 |
5.1.3 当事人举证的可能性 | 第36页 |
5.1.4 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 | 第36页 |
5.2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内容 | 第36-40页 |
5.2.1 完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 第36-37页 |
5.2.2 完善原告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第37-38页 |
5.2.3 完善被告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第38-39页 |
5.2.4 规定第三人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第39页 |
5.2.5 赋予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一定自由裁量权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