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研究及其在汽车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参数可调的动力吸振器设计 | 第15-21页 |
2.1 动力吸振器结构 | 第15-16页 |
2.2 动力吸振器实验测试 | 第16-20页 |
2.2.1 阻尼比测试 | 第16-18页 |
2.2.2 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测试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安装位置处主系统等效参数识别 | 第21-36页 |
3.1 正交多项式法 | 第22-25页 |
3.2 仿真正交多项式法的识别结果 | 第25-30页 |
3.2.1 单自由度系统拟合 | 第25-26页 |
3.2.2 二自由度系统拟合 | 第26-30页 |
3.3 与传统质量感应法的对比 | 第30-35页 |
3.3.1 单自由度系统识别 | 第30-31页 |
3.3.2 平面长方框架的仿真与实验 | 第31-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 | 第36-52页 |
4.1 单自由度主系统的优化法 | 第36-42页 |
4.1.1 主系统原点位移频响函数推导 | 第36-37页 |
4.1.2 不动点理论 | 第37-41页 |
4.1.3 功率最小优化算法 | 第41-42页 |
4.2 二自由度耦合主系统的优化法 | 第42-51页 |
4.2.1 不动点理论优化 | 第43-47页 |
4.2.2 有限元优化法 | 第47-50页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位置选择 | 第52-60页 |
5.1 响应幅值点与振型幅值点的区别与联系 | 第52-57页 |
5.1.1 长方框架的验证 | 第52-55页 |
5.1.2 耦合框架的验证 | 第55-57页 |
5.2 两种方案安装动力吸振器效果对比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 第60-68页 |
6.1 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位置 | 第61-63页 |
6.2 动力吸振器参数匹配 | 第63-64页 |
6.3 动力吸振器效果验证 | 第64-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