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斜拉桥发展概论 | 第12-15页 |
1.2 桥梁震害分析 | 第15-18页 |
1.3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分析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3.1 地震动输入问题 | 第18页 |
1.3.2 非线性问题 | 第18-19页 |
1.3.3 抗震规范问题 | 第19页 |
1.3.4 阻尼问题 | 第19-20页 |
1.3.5 抗风问题 | 第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22-32页 |
2.1 反应谱法 | 第22-27页 |
2.1.1 反应谱法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反应谱法原理 | 第22-24页 |
2.1.3 基于反应谱理论的地震力计算 | 第24-26页 |
2.1.4 反应谱的组合 | 第26-27页 |
2.2 时程分析法 | 第27-30页 |
2.2.1 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 第27-28页 |
2.2.2 时程分析法原理 | 第28-29页 |
2.2.3 时程分析法中地震波的输入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大跨度斜拉桥模型建立及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44页 |
3.1 大跨度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1 桥面系的模拟 | 第32页 |
3.1.2 桥塔的模拟 | 第32-33页 |
3.1.3 斜拉索的模拟 | 第33页 |
3.2 工程概况及模型建立 | 第33-36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33-35页 |
3.2.2 桥梁模型 | 第35-36页 |
3.3 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6-42页 |
3.3.1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3.2 斜拉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44-62页 |
4.1 抗震设防目标 | 第44页 |
4.2 设计反应谱 | 第44-46页 |
4.3 有效振型参与质量 | 第46-48页 |
4.4 反应谱分析 | 第48-61页 |
4.4.1 纵向地震激励反应谱分析 | 第49-51页 |
4.4.2 横向地震激励反应谱分析 | 第51-53页 |
4.4.3 竖向地震激励反应谱分析 | 第53-56页 |
4.4.4 三向地震激励反应谱分析 | 第56-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时程分析 | 第62-78页 |
5.1 大跨度斜拉桥的非线性行为 | 第62-64页 |
5.1.1 非线性因素的来源 | 第62页 |
5.1.2 非线性行为的模拟 | 第62-64页 |
5.2 选择地震波 | 第64-65页 |
5.3 一致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 第65-71页 |
5.3.1 纵向、纵向+竖向输入下的时程分析 | 第65-68页 |
5.3.2 横向、横向+竖向输入下的时程分析 | 第68-71页 |
5.4 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 第71-74页 |
5.4.1 计算假定 | 第72页 |
5.4.2 位移响应 | 第72-73页 |
5.4.3 内力响应 | 第73-74页 |
5.5 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74-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