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8页 |
1.1.1 先进高强钢广泛应用以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 | 第12-15页 |
1.1.2 先进高强钢的应用给冲压生产带来的挑战 | 第15-18页 |
1.2 先进高强钢模具变形及其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板料冲压回弹预测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1 板料冲压回弹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21页 |
1.3.2 板料冲压回弹的控制方法 | 第21-2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数值仿真有限元建模关键技术 | 第24-33页 |
2.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4-30页 |
2.1.1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 | 第24-27页 |
2.1.2 单元技术 | 第27-28页 |
2.1.3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8-29页 |
2.1.4 接触处理技术 | 第29-30页 |
2.2 有限元算法及求解 | 第30-32页 |
2.2.1 静力隐式算法 | 第30-31页 |
2.2.2 动力显示算法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弹塑性体模具模型的先进高强钢 CAE 方法 | 第33-50页 |
3.1 有限元模拟方案 | 第33页 |
3.2 板料参数测试 | 第33-37页 |
3.2.1 板料成型重要参数介绍 | 第34-35页 |
3.2.2 拉伸试验及结果 | 第35-37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5页 |
3.3.1 模具简化 | 第37-41页 |
3.3.2 拉延型面的提取与偏置 | 第41-42页 |
3.3.3 模具行程的确定 | 第42-43页 |
3.3.4 模具体网格的划分 | 第43-44页 |
3.3.5 冲压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3.3.6 弹塑性体模具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3.4 基于弹塑性体模具模型的先进高强钢冲压 CAE 分析结果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弹塑性体模具模型的先进高强钢冲压 CAE 方法试验验证 | 第50-56页 |
4.1 板料成型结果对比 | 第50-51页 |
4.2 材料流动对比 | 第51-52页 |
4.3 材料减薄率对比 | 第52-54页 |
4.4 型面精度对比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先进高强钢板冲压工艺优化及回弹补偿 | 第56-68页 |
5.1 冲压工艺优化方法与回弹补偿理论 | 第56-61页 |
5.1.1 起皱与拉裂的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 第56-57页 |
5.1.2 工艺参数及其对成型的影响 | 第57-59页 |
5.1.3 回弹补偿算法 | 第59-61页 |
5.2 先进高强钢冲压工艺改进 | 第61-65页 |
5.3 先进高强钢回弹补偿 | 第65-67页 |
5.3.1 工艺优化后拉延件回弹分析 | 第65-66页 |
5.3.2 先进高强钢板回弹补偿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