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1 采煤机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12页 |
1.2.3 虚拟样机技术在采煤机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UG的采煤机牵引部实体建模 | 第15-25页 |
2.1 采煤机牵引部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创建 | 第15-19页 |
2.1.1 齿轮类零件建模 | 第16-18页 |
2.1.2 壳体类零件建模 | 第18-19页 |
2.1.3 其它类零件建模 | 第19页 |
2.2 采煤机牵引部实体模型装配 | 第19-21页 |
2.3 采煤机牵引部装配体的检测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采煤机牵引部运动学仿真 | 第25-35页 |
3.1 采煤机牵引部减速器运动学仿真 | 第25-31页 |
3.1.1 牵引部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的创建 | 第25-28页 |
3.1.2 运动学仿真参数设置 | 第28-29页 |
3.1.3 运动学仿真结果 | 第29-31页 |
3.2 采煤机牵引部行走机构运动学仿真 | 第31-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ADAMS的采煤机行走仿真 | 第35-47页 |
4.1 采煤机牵引部负载特性分析 | 第35-36页 |
4.2 采煤机行走仿真模型的创建 | 第36-39页 |
4.2.1 采煤机实体模型的创建 | 第36-38页 |
4.2.2 采煤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创建 | 第38-39页 |
4.3 采煤机行走仿真 | 第39-46页 |
4.3.1 采煤机在空载自重下的行走仿真 | 第39-41页 |
4.3.2 采煤机在截煤工况下的行走仿真 | 第41-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ADAMS的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仿真 | 第47-67页 |
5.1 额定载荷下采煤机牵引部的动力学仿真 | 第47-59页 |
5.1.1 采煤机牵引部减速器动力学仿真 | 第47-57页 |
5.1.2 采煤机牵引部行走机构动力学仿真 | 第57-59页 |
5.2 截煤工况下采煤机牵引部的动力学仿真 | 第59-65页 |
5.2.1 负载数据的提取和施加 | 第59-61页 |
5.2.2 牵引部动力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采煤机牵引部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7-79页 |
6.1 行星轮系中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7-74页 |
6.1.1 行星轮系受力分析 | 第68-69页 |
6.1.2 行星架的结构静力分析 | 第69-74页 |
6.2 行走机构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74-78页 |
6.2.1 轮齿强度分析 | 第75-76页 |
6.2.2 行走机构有限元分析 | 第76-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