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运输与设备论文--矿井提升论文--提升机论文

多绳摩擦提升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矿井提升系统概述第12-14页
        1.2.1 单绳缠绕式提升系统第12页
        1.2.2 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现状第14-16页
        1.3.2 动力学研究的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求解第21-35页
    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1-28页
        2.1.1 模型的假设第21-22页
        2.1.2 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2.1.3 模型参数确定第24-28页
    2.2 动力学模型的求解第28-33页
        2.2.1 降阶第28页
        2.2.2 动态响应求解第28-30页
        2.2.3 钢丝绳张力的求解第30-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启动冲击限制研究第35-49页
    3.1 加速度控制曲线第35-39页
        3.1.1 矩形加速度控制曲线第35-37页
        3.1.2 梯形加速度控制曲线第37-39页
    3.2 N为15的梯形加速度第39-43页
    3.3 N为10和20的梯形加速度第43-45页
    3.4 结论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塔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动态特性研究第49-65页
    4.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9-54页
        4.1.1 动力学模型第49-51页
        4.1.2 模型参数确定第51-54页
    4.2 加速度形式第54-56页
        4.2.1 矩形加速度第54页
        4.2.2 梯形加速度第54-56页
    4.3 提升系统动态响应第56-63页
        4.3.1 提升重载工况第56-62页
        4.3.2 下放重载工况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提高矿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方法研究第65-87页
    5.1 采用高抗拉强度钢丝绳第65-78页
        5.1.1 提升载荷和容器自重确定第66-69页
        5.1.2 电动机校核第69-72页
        5.1.3 防滑性分析第72-77页
        5.1.4 提升系统动态响应第77-78页
        5.1.5 年提升能力计算第78页
    5.2 提高提升运行速度第78-86页
        5.2.1 电动机校核第80-82页
        5.2.2 提升系统动态响应第82-84页
        5.2.3 经济性分析第84-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现场测试验证第87-91页
    6.1 测试的目的及意义第87页
    6.2 现场测试方案及过程第87-88页
        6.2.1 测试方案第87-88页
        6.2.2 现场测试第88页
    6.3 测试结果分析第88-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7.1 主要结论第91-92页
    7.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的研究
下一篇:矿用主通风机高压电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