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2-15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1.2.2 实际意义 | 第14-15页 |
| 2 综述 | 第15-22页 |
| 2.1 学习倦怠 | 第15-18页 |
| 2.1.1 学习倦怠的界定 | 第15-16页 |
| 2.1.2 学习倦怠的测量 | 第16-18页 |
| 2.2 领悟社会支持 | 第18-20页 |
| 2.2.1 领悟社会支持的界定 | 第18-19页 |
| 2.2.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19-20页 |
| 2.3 传统农村学生和城市周边农村学生 | 第20-22页 |
| 2.3.1 传统农村学生和城市周边农村学生的界定 | 第20-21页 |
| 2.3.2 传统农村学生和城市周边农村学生的选择 | 第21-22页 |
| 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3.3 研究工具 | 第23-25页 |
| 3.3.1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 第23页 |
| 3.3.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第23-25页 |
| 4 试测 | 第25-29页 |
| 4.1 试测对象 | 第25页 |
| 4.2 试测假设 | 第25页 |
| 4.3 试测结果 | 第25-28页 |
| 4.4 试测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 5 正式研究 | 第29-34页 |
| 5.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 5.2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 5.3 研究结果 | 第30-34页 |
| 5.3.1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 | 第30-31页 |
| 5.3.2 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现状 | 第31-32页 |
| 5.3.3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32-33页 |
| 5.3.4 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回归研究 | 第33-34页 |
| 6 分析与讨论 | 第34-37页 |
| 7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 8 教育建议 | 第38-41页 |
| 8.1 学校方面 | 第38-39页 |
| 8.2 家庭方面 | 第39页 |
| 8.3 学生方面 | 第39-41页 |
| 9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41-42页 |
| 10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