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稳定性及施工监控的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1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桥梁施工监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2 连续刚构桥的稳定理论及几何非线性影响 | 第17-29页 |
2.1 稳定理论的发展 | 第17页 |
2.2 稳定问题分类和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2.3 第一类线弹性稳定问题的分析 | 第18-20页 |
2.3.1 有限元分析线弹性第一类稳定问题 | 第18-19页 |
2.3.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一类失稳问题 | 第19-20页 |
2.4 第二类稳定问题及极限承载力全过程的分析 | 第20-22页 |
2.4.1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 | 第21-22页 |
2.4.2 单元模式选取 | 第22页 |
2.5 桥梁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理论 | 第22-28页 |
2.5.1 综述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2.5.2 桥梁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第23-28页 |
2.6 小结 | 第28-29页 |
3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实例及荷载分析 | 第29-36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29-32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3.3 荷载的分析 | 第32-35页 |
3.3.1 施工荷载 | 第32-33页 |
3.3.2 风荷载的分析 | 第33-35页 |
3.3.3 荷载组合 | 第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4 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稳定性分析 | 第36-58页 |
4.1 基本概述 | 第36页 |
4.2 高墩自体稳定性分析 | 第36-41页 |
4.2.1 纵向风载作用下高墩自体稳定性 | 第37-39页 |
4.2.2 高墩在横向风载作用下的自体稳定性 | 第39-41页 |
4.3 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41-46页 |
4.3.1 最大悬臂状态在荷载组合 1 作用下且挂篮正常工作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1-42页 |
4.3.2 最大悬臂状态在荷载组合 1 作用下挂篮跌落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4.3.3 最大悬臂状态在荷载组合 2 作用下挂篮正常工作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4.3.4 最大悬臂状态在荷载组合 2 作用下挂篮跌落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4.4 运营阶段稳定性分析 | 第46-55页 |
4.4.1 边跨满载作用下全桥稳定性 | 第50-51页 |
4.4.2 次中跨跨满载作用下全桥稳定性 | 第51-52页 |
4.4.3 中跨满载作用下全桥稳定性 | 第52-53页 |
4.4.4 全桥满载作用下全桥稳定性 | 第53-55页 |
4.5 连续刚构桥的非线性分析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 | 第58-86页 |
5.1 桥梁施工控制理论 | 第58-60页 |
5.1.1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 第58页 |
5.1.2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具体内容 | 第58-59页 |
5.1.3 大跨度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必要性及意义 | 第59-60页 |
5.2 桥梁施工控制中的误差调整 | 第60-61页 |
5.3 川口河特大桥悬臂施工控制工程实例 | 第61-74页 |
5.3.1 工程背景 | 第61页 |
5.3.2 桥梁有限元建模及计算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5.3.3 施工阶段划分 | 第62-66页 |
5.3.4 立模标高计算 | 第66-69页 |
5.3.5 桥梁施工阶段累积位移 | 第69-74页 |
5.4 主梁变形控制 | 第74-84页 |
5.4.1 测点布置 | 第74-75页 |
5.4.2 变形控制结果 | 第75-77页 |
5.4.3 主梁应力控制 | 第77-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