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信用风险评级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2 商业银行信用及信用风险概述 | 第14-20页 |
2.1 信用 | 第14-16页 |
2.1.1 信用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授信是最主要的银行业务 | 第14-15页 |
2.1.3 授信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2 信用风险 | 第16-20页 |
2.2.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16页 |
2.2.2 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发展 | 第16-17页 |
2.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2.2.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18-19页 |
2.2.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3 信用风险评估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0-23页 |
3.1 信用风险评估手段发展 | 第20-21页 |
3.1.1 利用数学模型评估信用风险 | 第20-21页 |
3.1.2 利用信用评级评估信用风险 | 第21页 |
3.2 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3 信用风险评估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22-23页 |
4 基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分析 | 第23-30页 |
4.1 资金链的连续性、稳定性是信用风险的决定因素 | 第23-24页 |
4.1.1 资金链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保证 | 第23页 |
4.1.2 资金链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根本保证 | 第23-24页 |
4.1.3 资金链的存续是衡量信用风险的根本指标 | 第24页 |
4.2 还款来源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注重点 | 第24-27页 |
4.2.1 有限责任决定企业还款来源的边界 | 第24-25页 |
4.2.2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影响企业还款来源的风险 | 第25-26页 |
4.2.3 利益相关者关系决定企业还款来源的净额 | 第26-27页 |
4.2.4 资金的存在形式决定还款来源的质量 | 第27页 |
4.3 资金周转能力与盈利能力影响企业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 | 第27-29页 |
4.3.1 企业资金存量与企业保障还债需求的关系 | 第27-28页 |
4.3.2 资金周转能力与盈利能力对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4.4 市场信息是授信风险评估的调节依据 | 第29页 |
4.5 通过风险敏感度评估信用风险的动态稳定性 | 第29-30页 |
5 基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5.1 基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基本框架 | 第30-31页 |
5.1.1 静态信用风险评估 | 第30页 |
5.1.2 信用风险动态稳定性评估 | 第30-31页 |
5.2 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5.2.1 资金存量指标 | 第31页 |
5.2.2 资金周转能力指标 | 第31页 |
5.2.3 资金盈利能力指标 | 第31页 |
5.2.4 风险调节因子 | 第31-32页 |
5.3 评价标准确定 | 第32页 |
5.3.1 初始授信时风险评价 | 第32页 |
5.3.2 授信期间风险动态评价 | 第32页 |
6 以马钢股份及首钢股份为例应用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 第32-36页 |
6.1 马钢股份及首钢股份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6.2 马钢股份及首钢股份信用风险评估 | 第33-36页 |
7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